A类
唐忆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广州供水用水安全性的建议》(第3152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水投集团、各区政府等会办单位研究办理。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监管,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一)完善行政管理架构。《广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明确我市城市供水实行分级管理,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的行政管理工作,区、县级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辖区内供水用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一是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二是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
(三)落实供水水质督察、水质公示。自2005年3月起,市水务局开展城市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工作。2012年以来,各区供水主管部门相继安排经费,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单位对所辖区内供水企业定期进行水质监督检查,形成市、区两级水质督察体系。市水质监测中心检测结果在市水务局网站上公示,相关各区水务局在各自网站上公示辖区内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卫生部门将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纳入公共卫生重点监督监测年度计划。2017年全市水质综合合格率99.96%,2018年1-10月份为99.99%,远高于国家95%以上的标准要求。
在按照标准要求在供水管网设置人工检测点基础上,市水质监测中心设置了90个在线监测点,市自来水公司设置了40个在线监测点,黄埔区、番禺区等相关区也设置了17个在线监测点,实时连续监测供水水质。
二、加强管理,确保二次供水用户终端水质
从2006年起,市自来水公司接管了中心城区约3.3万个居民共用二次供水水池的清洗保洁工作。为解决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保证用户终端水质,我市创新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机制,以供水服务到终端为目标,推动我市居民生活共用用水设施改造。一是按照《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实施方案》(穗更新字〔2016〕81号),各区在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时,将二次供水改造纳入微改造内容。供水主管部门督促供水企业指导老旧小区一户一表和二次供水设施设备等改造工作。目前已督促市自来水公司完成了仰忠社区供水改造试点工作,并将继续督促市自来水公司完善社区外部市政供水管网,指导社区内部供水设施改造。二是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要求,督促市自来水公司做好移交改造接收工作。三是探索创新共用用水设施建管机制、逐步延伸供水服务到终端。四是做好《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修订工作。目前市水务局已将修订后条例上报市政府和人大审定,在修订后的条例已对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的建设、移交、管理有更加明晰的界定要求。
三、强化统筹,推进消防设施、供水水源建设
目前,广州市消防设施、消防供水水源由市政消火栓、消防取水平台、天然和人工水源等组成,其中,主要以市政消火栓建设为主。《广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第八条,明确城市公共消火栓的安装、维护和管理,由供水企业负责,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资金,部分项目列入大型商住配套设施由开发商完成建设交付供水企业管理。广州市处于河网地区,水系发达,随着近几年水环境的改善,消防可利用的自然水体(如河流、涌渠、山塘、水库和湖泊)较多,加之在长期城市建设中形成的人工水体(如喷泉、泳池、消防蓄水池等),使得消防可综合利用的自然和人工消防水源较为丰富。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穗府〔2013〕13号),为充分利用天然、人工水体作为消防应急或备用水源,在区内主要河流及湖泊边设置天然水源取水点,中心城区共设置并建设71个消防取水平台。
四、规划引领,稳步推进我市供水建设
经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确定了我市供水水源、应急水源及水厂、供水管网规划建设要求。我市制定了《广州市供水总体规划(2007-2020)》《广州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修订)》《广州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保障规划》等一批相关专项规划,提出了我市城市供水水源、供水通道、水厂及供水设施规模和用地、供水管网布局等规划要求。
根据《广州市供水总体规划》对广州城区的供水需求分析,为解决广州市北部地区用水问题,2012年我市启动北部水厂建设前期工作,在白云区鸦岗建设供水规模150万m3/日的北部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60万m3/日。北部水厂厂区工程于2017年8月15日正式开工,计划2018年完成主体建设,2019年通水。
五、多措并举,提高城市供水应急保障
一是多水源供水。我市形成四个片区多水源保障格局。即:西江、北江顺德水道及沙湾水道、东江北干流和增江水源、流溪河共四个饮用水源。为满足广州城市发展水源要求,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多水源建设,正加快推进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并配合省做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增城区也启动了百花林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二是联通管网,构建分片联网、互为备用的供水格局。
三是制定供水应急预案,提高城市供水应急保障机制。组织编制《广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西江广州引水工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广州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广州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完善了市、区、企业三级预案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每年开展全市联动的供水应急演练。制定《广州市原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理技术指引》等应急净水技术指引,对全市供水企业水质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各供水企业,特别是中小水厂的水质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是加强水源水质监测和预警。我市环境监测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备勤应急监测值班制度,强化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实操训练。同时,市自来水公司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在线水质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通过人工检测、在线监测相结合,常态化、高频率、严标准监控水厂进厂水水质。充分评估各类水源水质污染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建立上下游供、排水企业的信息联动机制,确保一旦预警警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联动响应处理。
五是碳汇造林,涵养水源。2018年我市计划实施4.5万亩碳汇造林,在从化、增城、花都、白云等区,重点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进行改造和抚育,通过对低效桉树、松树等开展林分改造和封山育林建设,种植乡土阔叶树种,不断提高林分效益,更好地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
六、统筹兼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我市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以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2011年开始在北部山区开展农村自来水改造试点工作,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建设。至2015年12月底,全部工程完工通水。2018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白云、黄埔、花都、从化、增城区水务局进一步摸查农村地区供水情况,草拟了新一轮农村供水改造方案。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修订后的《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和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抓紧开展农村供水改造,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提升供水保障和服务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供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水务局
2018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