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穗水科信函〔2020〕1号
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20202344号建议答复的函
林绮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市水情和路况一键警报提醒系统的建议》(第20202344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并与您电话沟通和座谈交流后,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暴雨后道路损毁处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结合全市城市道路管理实际,市交通运输局印发了《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切实加强道路病害处治修复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区各道路管理单位除提前做好雨前巡查和值守安排外,在降雨间歇期或暴雨应急响应结束后,组织养护单位对所辖道路水毁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及早发现路损情况,及时介入处置;在现有道路养护专业人员巡查基础上,借助城市网格化管理力量、12345服务热线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知悉道路损毁情况,并督促道路管理单位及时维修处置。二是根据市区道路的实际情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前分析研判往年和当前降雨信息,研究提出研判意见;认真梳理影响道路交通的易积水点,逐一评估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程度,并制定应急预案,细化交通管制、分流、疏导措施,防止区域性拥堵;提前在全市交通要道和水浸黑点附近,设置拯救车应急保障点,确保保障力量快速响应、及时到场;通过交通视频监控对全市的道路进行巡检,对发生的水浸点通过高德、百度等导航地图、微博、交通电台、情报板等4大平台对外发布实时交通信息,及时引导市民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关于通过12123平台一键式上传交通事故的建议,交管12123平台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主导开发,面向全国统一推广应用的交管业务综合办理平台,市公安局只有业务系统的使用权,没有开发权,目前暂时无法实现交管12123平台上开发一键上传道路损毁报告功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会将该情况向上级交管部门反馈,建议上级交管部门进一步完善12123平台。
二、内涝风险点治理及监测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市内涝风险点防御及治理现状
一是加强内涝风险点管控。市水务局在全市范围内,综合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内涝点信息,建立台账,2020年对排查出的128个积水内涝风险点进行治理,明确整治责任单位,明确了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日常管养责任人,目前已完成治理61项。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路桥涵隧涉水安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全市841座下凹式立交桥、各类涵洞隧道的涉水安全管理,压实各区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路桥涵隧权属单位排水防涝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印发《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中心城区防内涝应急布防抢险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区、排水公司完成了年度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各单位制定易涝风险点“一点一策”应急预案。
二是加强日常管护。由市和各区排水公司按现代化排水事业管理模式开展日常管护。市排水公司人员近2000人,投入运行11个养护应急抢险基地,成立了6个大型抢险组、48个重要区域保障组以及43个主干道路巡防组。外围各区也参照成立了区排水公司,2019年以来各区排水公司人员1470人,建立并投入使用养护基地27处。2020年以来,市、区排水公司共巡查管网设施约27.4万公里,养护清疏管道约1.3万公里。
三是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小区内防汛工作。市、区住建部门日常督促和指导各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汛期的应急值守,备足沙包、挡水板、水泵等防汛物资,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积极配合属地街(镇)开展防汛应急救援宣传,提高居民应急自救能力,以处置得当的自救方法降低灾害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市、区三防总指挥部启动三防应急响应后,市、区住建部门会及时向全市所有物业服务企业传达预警信息,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防汛防风工作,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利用微信、公告栏等宣传平台及时向业主发送防汛信息,提示业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四是针对异常强降雨强化防御措施。针对异常强降雨导致的内涝问题,市水务局已部署开展算清“水账”工作,以全市9大流域为单位,以105个排涝片区为基础,综合降雨、地形等因素,复核截流、调蓄和外排能力,清算片区“水账”,绘制洪水风险图或内涝风险图,为精准施策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市水务局组建市防汛机动抢险二队,会同市、区排水公司共同承担内涝的应急抢险,并配备58台龙吸水等大排量排水设备,应对强降雨导致的严重内涝。同时,市水务局组织开展了2020平安水务、流溪河超标准洪水防御联合调度、梅州水库超标准洪水防御应急调度等演练,提升强降雨造成的超标准洪水防御调度、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二)我市现有内涝风险点监测预警监控点布设及应用情况
市水务局已在职能范围内建有监测预警监控点78个,主要针对内涝频次较高及水浸隐患点的区域进行积水监测和预警,涵盖桥涵隧道、中心城区主干路沿线、历史内涝积水点、地势低洼区域、沿江倒灌点以及重要小区的地下车库等易涝区域,其中监测点各区布设情况为:越秀区6个,南沙区2个、黄埔区7个、番禺区2个、荔湾区8个、海珠区8个、花都区7个、白云区15个、天河区15个、增城区8个,监测点可根据现场内涝情况,按照平时5分钟/1次,雨时1分钟/1次,实现现场液位变化的动态传输和超预警提醒。同时,为提高信息系统对内涝点治理和防御的支撑能力,目前市水务局“水务一体化平台”已将2020年128个内涝风险点的分布情况全部上图上系统,为内涝治理和决策指挥提供挂图作战,并将原三防办智能水网项目建设的12个监测点数据实时接入展示,实现监测点位置和监测数据上图成表,目前汇聚的监测数据量已达140多万条。
(三)我市近1-2年计划完成的内涝风险点监测预警建设情况
市水务局已于2020年8月启动广州市“智慧排水”项目建设,项目中将根据广州市中心城区重要道路和场所路面积水、城市历史内涝点、高风险积水路段、地势低洼地区等情况,着重对中心城区的内涝风险点进行梳理及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监控点布设,并统一接入监测信息。
此次“智慧排水”项目拟布设495个内涝物联监测点。监测信息主要包括路面、相关窨井等水深、水位等信息。一般降雨情况,监测与通讯频率不低于5分钟上报一次;特殊降雨情况(水位上升过快等紧急情况),通讯采用“逢变则报”机制调整为不低于1分钟上报一次或每变化 1 厘米报送一次。
接下来,市水务局将及时共享掌握的内涝监测点数据,统一发布给市应急、公安、交通运输、住建、城管、园林绿化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及各属地政府,由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和管理范围内,充分发挥工作合力,科学制定交通管制、分流、疏导、道路养护、应急抢险布防等应对处置措施,多渠道向公众发布应急防御和避险信息,引导市民安全度汛。同时,随着我市城市管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各城市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将持续推进新技术、新材料的试点与推广应用,不断完善职责和管理范围内物联监测设备的运用场景,主动公开共享,提高城市安全管理韧劲。
感谢您对我市防汛排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水务局
2020年8月24日
(联系人:龙翠芬,电话:8852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