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水库移民村蝶变农文旅融合示范带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蜿蜒的红色人行道与碧水青山相映成趣,改造一新的篮球场上跃动着青春身影,湖畔湿地公园内亲子家庭欢声笑语……在增城区石滩镇增塘水库畔,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广东省202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增塘水库移民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重塑生态空间、导入特色产业,探索出“生态治理+乡村运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全省移民安置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破局:打通“断头路” 织就民生幸福网
增塘村与谢屋村作为水库移民村,曾因交通“毛细血管”不畅制约发展:两村间1777米道路存在断点,村民出行需绕行3公里;增塘村仅设幼儿园,谢屋村小学毕业生需跨村求学,“上学难”问题突出。2024年6月,示范带建设工程获批,以道路连通为突破口,新建人行桥1座、改造车行桥栏杆,同步铺设1.5米宽人行道、增设路灯及生态标识系统。这条“连心路”不仅解决了600余名学童通学难题,更将两村至镇中心车程缩短40%,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黄金纽带”。
人行园路施工前
人行园路施工后
塑形:生态治理催生“水美经济”
项目坚持生态优先,对水库迎水坡、背水坡实施生态修复,通过种植乔灌木和绿化草皮,打造滨水景观带3.8公里。曾经的废弃鱼塘变身人工湿地公园,配套建设观景平台、亲水栈道;荒废施工板房改造为文旅服务广场,植入咖啡书屋、农创市集等业态。增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微改造”手法保留乡村肌理,现已建成休闲节点12处,带动周边土地增值。
新工程全景鸟瞰图
赋能:产业运营激活“沉睡资源”
工程建设过程中,联合广州长洲岛都市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对建设内容进行优化提升,采用“建设 + 产业运营”的模式,重点打造主题乐园、人工湿地等,同步推进的“百荔园”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企业+合作社+移民”模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推动移民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促进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治理 +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案例。
蜜蜂主题公园
启示:多元共治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该工程创新采用人居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模式,打造网红打卡点,引进产业运营,即解决了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又能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以前打工要出远门,现在村口就有文旅产业项目,既能顾家又增收入。”村民谢大姐的感慨,道出当地移民的共同心声。该工程为全省移民后期扶持业态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示范带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筑基、生态景观塑形、特色产业造血”三步走战略,实现了从“移民安置”到“移民发展”的跨越,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据规划,增城将以该项目为蓝本,3年内打造10条移民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释放“以水兴城、以业富民”的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