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务要闻 > 各区水务

番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


文章发布日期: 2025-03-24    来源:番禺区水务局

  番禺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道既孕育了岭南水乡,也带来了防汛排涝、河涌治理等多重水安全挑战,面对这一现实课题,我区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工程补短板和管理提质效两手抓,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筑牢防线:构建防洪排涝安全屏障

  (一)科学规划防洪体系

  番禺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有内河涌217条,外江水道15条,全区外江堤防总长度213公里,共有水闸190座、泵站118座、水库5座,山塘11座,总库容414.55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区加大防洪(潮)排涝工程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江堤海堤为主体的防洪(潮)体系和以水闸、泵站为主体的排涝工程体系。现状番禺区堤防高程在3.7-5.2米(珠基高程),能够达到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潮)防御要求。

  (二)精准开展内涝治理

  一是全力加快内涝治理项目建设和积水点治理。因地制宜优化施工方案,强化与属地镇街、交警、地保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推进“涝点快治”,已完成181个村居积水点和10个水浸点的治理。二是提前谋划排水设施和河涌清疏。2024年汛期结束后,区水务局立即谋划部署,开展全区排水设施和河涌清疏工作,目前已完成管网清疏3687公里、河涌清淤8.89万立方米。组织力量对镇街雨水篦子清疏保洁情况开展全覆盖检查,发现问题以台账的形式落实交办整改,共交办问题1665个,已清理1637个。三是千方百计提升排涝能力。新增购置泵车38台、移动抽水泵22台,新增应急抽排能力6.7万立方米/小时,较原有4.1万立方米/小时提升了163%;在亚运大道等146条道路增设雨水篦子1828个,有效降低路面积水风险;在三支香水道等外江及河涌,因地制宜安装“鸭嘴阀”智能防倒灌装置53处,阻止外江高水位时河水倒灌。

  (三)强化基础设施管护

  一是落实管网“清查修”。通过对公共排水管网“清一遍、查一遍、修一遍”,减少污水溢流、排水不畅等问题,2025年累计完成排查清疏1355.86公里,发现并修复问题482处。同时落实落细内涝防御管理措施,做好排水设施“雨前隐患排查、雨中加密巡查、雨后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排水畅通。二是落实水利设施常态化维护管理。采用“管养分离”的水利设施维护管理机制,运行管理单位每月将水利工程的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上报给区水务局;维修养护单位成立24小时待命的抢险队伍,一旦水利工程出现情况,确保能第一时间抢修除险。

  二、固本强基: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三年攻坚工程补污水收集处理短板

  实施工程项目52宗,现已完工42宗,经过努力,污水转输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新建排水管网2578公里,总里程达到7410公里,增长率53.4%;管网密度从2022年16.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26.6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网总里程和管网密度提升5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从2022年的92.7万吨/日提升至125.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35.1%。

  (二)查缺补漏工程补系统化治理空白区

  实施查缺补漏工程项目8宗,计划2025年底完工。查缺补漏工程项目补齐了番禺区雨污分流建设空白区,完善番禺区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污各行其道,助力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防洪排涝工程提雨水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

  铺排防洪排涝工程58宗,22宗已完成,29宗正在施工阶段,7宗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经过工程建设,河涌行洪能力提高,整体雨水调蓄能力得到增强。

  (四)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提供水服务质量

  积极推进2000年前建设的老旧小区居民共用用水设施改造工作,多次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对供水安全隐患突出、漏水严重、群众反复投诉的优先改造,成熟一批施工一批,完成一批验收一批,让惠民工程切实发挥效果。以“小水管”更新改造解决居民“烦心事”。正在全面推进2.5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共用用水设施的改造工作,计划2025年完成。

  三、生态优先:打造健康优美水环境

  (一)推进重点河涌治理

  制定“一河一策”,加强对50条重点整治河涌和91条重点一级支流管理,在重要水库、河口开展水生态监测,设置水生态监测站点,逐步建立水生态监测站网。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的石岗西涌和雁洲涌已完成全流域整治,已报省相关部门待销号;中国环境报、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先后报道了治理成效。2024年大龙涌口、官坦、莲花山国考断面水质为Ⅱ类,墩头基为Ⅲ类,均达到考核目标,水环境水质指数较3年前改善15.7%,全区水环境持续稳定向好。

  (二)强化流域系统治理

  将全区分为七大污水处理系统,开展系统化治理排查工作。创新系统化治理“九步曲”做法,狠抓管网“定性、摸查、整改、上图”等关键环节,持续开展全流域系统化治理工作。经过努力,已陆续常态化开启了贵涌、沙墟涌、罗家涌、明经圩涌等一批以前一直想打开而长期无法开启的截污闸。发现问题15017个,已整改12214个,新增打开现状封堵或限流的雨水排口233个,降低雨天内涝和污水溢流风险。

  (三)推进环境共治共管

  一是宣传规范排水行为,营造良好治水氛围。印发《规范排水行为工作指引》,并组织各镇街在辖区内广泛宣传;会同洛浦街洛溪村,共同开展“排水有道,共建美丽河湖”规范排水普法宣传活动,指引规范广大市民的排水行为,营造治水攻坚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河涌管护机制,长效维护河涌水质。采用“明督+暗查”方式,巡查督导镇街河湖长制落实情况和河湖长履职情况,2024年全区432名三级河长累计巡河48223人次,区级、镇街级及村居级河长巡河率均为100%。坚持每周开展夜间联合巡查,严防企业利用夜间监管薄弱时段违法排污。2024年通过夜间联合执法检查50次,发现并交办问题1154个,已整改1087个,正在整改67个,整改率94.19%。三是提升岸线景观品质,打造亲水休闲空间。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产业园区、创新活力水岸特色,在珠江后航道碧带-官洲段打造一条长7.1公里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创新绿美碧带,建成“科创谷围·人文绿岛”的碧带标杆。

  作为岭南水乡的守护者,番禺区水务局始终以助力建设“绿美番禺”为使命,锚定“韧性安全、生态宜居”目标,坚持污涝同治、水岸共治,统筹推进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治水兴水需聚万众之力,让我们携手绘就“水清岸绿、城水共生”的番禺画卷,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水动力”!

雁洲涌

贵涌

桥南净水厂

珠江后航道碧带-官洲段

市桥河堤防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