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务要闻 > 各区水务

天河:不平凡的坚守——广州市天河区治水人事迹


文章发布日期: 2021-11-25    来源:天河区水务局

  【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

  一弯弯河涌变清,一条条碧道筑起,一簇簇游人流连如织。这是负重前行、披荆斩棘的五年,是爬坡过坎、善做善成的五年,是成效显著、值得纪念的五年!今天刊发天河区治水工作者事迹。

  “爸爸不回家,我要找你们领导”

  李淳钊是天河区水务局办公室主任,37岁的他有两个女儿。由于水务工作的特殊性,他常需要随时待命。无论在岗位上工作到多晚,只要他没到家,大女儿就不肯睡觉。吃晚饭时,他总会和女儿们视频。李淳钊的同事告诉记者,“他的大女儿经常在视频中说‘爸爸总是不准时回家,我要找你们领导,你们领导呢?’”

  在这样的一个岗位,肩上担的是对社会对群众的责任。从2016年开始,李淳钊的工作就开启了“既…又…”模式——既负责区水务局办公室的工作,又负责区河长办综合组的工作;既要统筹协调局内各科室(单位),又要对接上级和区里其他单位;既要做好文件审核、报告撰写等文字工作,又要做好现场调研等活动。即便是突然有调研,李淳钊也能直接拿出地图在现场做河涌治理的讲解。他从自身出发,坚定信念,把水务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2018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广州市全面剿灭黑臭水体作战方案》。天河区年度治水任务量有所加大。同时,任务完成时间也从2019年底提前至2018年底。彼时,深涌流域的9条河涌基础薄弱,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基本都未形成。为完成任务,李淳钊被抽调至天河区18条黑臭河涌攻坚指挥部,和领导同事一起日夜奋战在一线。其中,涉及深涌的9条河涌治理的内勤工作在李淳钊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为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最终,9条河涌在年底顺利通过市河长办、市水务局复核,达到了“初见成效”的要求。

  “虽然治水任务重,时间紧,但局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给我增添了许多工作动力,”李淳钊说,“看到水环境逐步改善,从黑臭水体,变成鱼翔浅底,也让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图片42.png

天河区猎德涌

  “每天走2万多步是标配”

  天刚蒙蒙亮,一名中年女子正在河涌边快步疾走。她不是晨练的市民,而是正在例行巡查的天河区水上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何虹。目前,天河区水上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全区27条大小河涌的日常水面保洁工作。何虹除了处理所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外,基本每天都要带队巡查河涌,及时发现并处理保洁中出现的问题。

  “每天走2万多步是标配,”何虹说,“需要重点巡查的段面多,不走快点看不完。”

  作为水上环境保洁部门,水上环卫所主要负责河涌水域堤岸线以内、护栏以内的堤坡、水面、滩涂等的保洁。针对水域水面无漂浮垃圾、无动物尸体、无漂浮水生植物、无阻水物,水面清洁、水流顺畅,沿岸滩涂、回流区无垃圾的保洁要求,全面做好河涌日常保洁。何虹说:“水上环卫保洁工作繁重,坐在船上头顶烈日工作起来是‘上烤下蒸’,大家的工作服就没干过。”

  因为工作强度大,存在一些危险性,水上环卫所一线员工全是男性。身为女性的何虹却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广州的天气湿热,她跟着质检员深入河涌摸索各条河涌的地势和形势,皮肤晒伤、被蚊虫叮咬都是常态。正式接管水上环卫所后,何虹带领工友加大对河涌的整治。在水上环卫所后成立两个月内,便完成了两次全方位的“洗河”。

  “我这个人挺较真的,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何虹笑着说。她检查水上保洁情况时一丝不苟,标准近乎苛刻。不少一线员工说:“我们何所的检查标准比国标都严。”

  除做好“洗河”和“清漂”等年度专项任务保洁外,河涌水域经常会面临突发性的大型环卫保障任务。在任务保障期间,所里全员在岗待命,加强河涌巡查,组织精干力量全力保障,合理安排船只,做好河涌船只清运及卫生保洁工作,顺利完成了多次环卫保障任务。在何虹的带领下,天河区水上环卫所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取得了98分的成绩。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何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着光和热,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诠释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


图片43.png

车陂涌上的水面保洁

  “两代人,一条心。

  11月的广州,秋意渐浓。上月刚当选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的天河区水上环卫所二沙猎德沙河水域班长刘校忠正在河涌边巡查,身旁是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天河区水上环卫所河涌质检班长陈文贵。这两位优秀城市美容师从事环卫工作年限不同,爱岗敬业、守护水清岸绿的情怀却是一致的。

  陈文贵和刘校忠一路疾走,从猎德小公园来到猎人坊。“你看那落了些果子,得处理一下。”顺着陈文贵手指的方向,刘校忠看到十余颗榕树果撒在水面上,缓缓飘向下游。“好,我马上处理。”刘校忠说完,立刻拨通了一名工友的电话,“你这段有些果子,快把船开过来捞一下。”没一会儿,一名工友驾船而至,推网划过水面,细小的落果尽收网中。

  提起陈文贵和刘校忠,天河区水上环卫所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们工作上没话说,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生活中跟工友处得像亲兄弟。”

  陈文贵和刘校忠将爱岗敬业四个字化作了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2018年9月,抗击特大台风“山竹”期间,陈文贵两天两夜没合眼,守护着河涌船只等物资安全。二沙涌以前水质黑臭,河面上漂浮着层层垃圾,刘校忠总是挑最脏最累的活干,在他和工友的齐心努力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二沙涌的“洗河”任务。  

  “洗河”是天河区在全国首创“四洗”治水法其中之一。采用人工、机械等措施,清理河岸、河面、河底以及河道附属设施的垃圾和淤泥,使河道整洁有序。“洗”意味着工作必须做到全角度、无死角、全覆盖,工作强度之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陈文贵和刘校忠迎难而上,带领工友投入到“洗河大会战”中,集中清理沉积、漂浮垃圾,对河床立面墙体进行高压清洗、对河岸垃圾进行清理。“那时的河涌水又黑又臭,有些地方的淤泥都到了胸口。河里的垃圾也是千奇百怪,鞋子、棉被什么生活垃圾都有,我还从河里捞起来一些共享单车。”陈文贵说。

  洗立面是“洗河”里的重要一环。刘校忠腰间系上一个大号黑色塑料袋,双手紧握水枪站在浮排上开始工作。高压水枪所到之处,护栏墙体上堆积的黑色污垢像被用手术刀剥离过一样,露出了原有的样貌。“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可这水枪压力非常大,喷出来的水柱像刀刃。加上是在河上操作,不好掌握平衡,稍有不慎就容易出事故。”刘校忠说。

  工作认真仔细、勤勤恳恳的陈文贵和刘校忠,因表现突出、管理能力强,从环卫工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岗位。正是因为有了像陈文贵、刘校忠等众多水务人的辛勤努力,天河区辖内的河涌治理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其中,通过运用“降水位、少清淤、不调水”低碳系统生态治水方法,猎德涌两岸重现“猎水通津,玉带缠腰”的秀美景色。猎德涌、深涌中支涌等河涌探索治理方法和经验得到省、国家部委及全国专业人士的认可。

  在采访当中,陈文贵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也没做啥大事,都是大家一起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图片44.png

深涌中支涌鱼翔浅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