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务要闻 > 各区水务

白云:河湖长制见成效让一湾碧水成为家门口最好的风景


文章发布日期: 2021-11-25    来源:白云区水务局

  【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

  一弯弯河涌变清,一条条碧道筑起,一簇簇游人流连如织。这是负重前行、披荆斩棘的五年,是爬坡过坎、善做善成的五年,是成效显著、值得纪念的五年!今天刊发白云区河湖治理案例。

  白云区土地面积达795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北部。缘于地理水文、战略区位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白云区治水攻坚面临较为复杂的客观环境,“广州治水看白云”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三年内污水管网长度翻十倍

  白云治水难,主要难在河涌周边“散乱污”场所遍地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针对这两大痛点,这一轮白云的治水措施可以被概括为“拆”与“建”:“拆”是指拆除临河违建及散乱污场所,减少污染源;“建”是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污水治理能力。

  2018年,趁着市政府展开新一轮的治水行动,白云区也以此为契机重新向污水宣战。

  这一年的5月下旬,白云区在钟落潭镇组织召开白云区污染防治攻坚战誓师大会,区委区政府向全区22个镇街下发了明确的任务清单,要求全面清理“散乱污”场所,以关闭搬迁为主、就地整改为辅。

  在政府部门的重拳出击下,2018年以来白云区累计拆除河涌周边的违建面积逾350万平方米,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逾4.3万余家,整治过程中还协同推进“四洗”行动(洗楼、洗管、洗井、洗河),单单“洗楼”这一项,就摸查29.16万栋建筑物,总面积1.38亿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白云区还立案查处涉水环境违法行为1027宗,查封涉水环境违法企业301家,严格控制工业建设项目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排污企业做到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在减少污染源的同时,这期间白云区也加紧补足污水处理设施的短板。

  2017年初,白云区污水处理能力只有55万吨/天、污水管网长度不足1000公里,而从2017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158万吨/天,污水管网长度突破1万公里,分别增长3倍和10倍。

  在原有的石井污水处理厂、龙归污水处理厂等5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白云区通过实施江高净水厂、健康城净水厂新建及石井净水厂、龙归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目前已建成八大污水处理系统,全区161个城中村和农村全部实施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总处理能力基本满足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原三级河长基础上,白云区向上延伸创新设置五大流域河长,由区委常委担任,向下延伸设置3215名网格员(长),形成了总河长—流域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的五级治水体系。

  白云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强化问责,区政府给了河长办一票否决权,凡是干部升迁调动没有河长的认可就做不成,“你管的那条河没有治好就别想走”。

  在整套治水组合拳的配合下,如今白云区列入全国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的35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全区河涌水质持续提升,2020年因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白云区还入选全国10个先进县(区),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

  以治水为契机,如今的白云区还同步开展了碧道建设,争取让优美的生态环境重新成为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优势。

  新市涌治理是全区治水的典型代表

  新市涌(萧岗段)位于白云区云城街,长约1.1公里,河涌虽不长,但因交通便利,萧岗村内居住人口近10万人。过去河涌两岸房屋临涌而建,各种生活、餐饮污水直排河涌,村内小工厂、小作坊数量众多,管网铺设困难,河水黑臭两岸杂乱,极难整治。而近年来,通过“四洗”整治,共计拆除河涌边多处违法建设,全面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化粪池和排污管,确保污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从源头上遏制污染源滋生,确保河涌水质达标。

  在新市涌萧岗段治水工程结束之后,白云区政府在河涌两边兴建了由公共服务及滨水景观区和骑楼商业及文化体验区组成的碧道。

  整条碧道从新市涌入口广场画廊之窗开始,经过亲水长廊、文化广场、萧岗滨河商业街、岭南骑楼商业水街等公共休息空间,最后由治水陈列馆河党建文化广场结束。碧道不仅是周边居民散步休闲的空间,也是政府宣传河涌治理成果及党建工作成效的窗口。

  除了新市涌碧道之外,已建成的大源、沙坑涌、良田坑、白海面涌等碧道也已成为附近居民的热门打卡地,2020年白云累计修建各类碧道慢行系统约170公里,目前还计划围绕石井河、夏茅涌、马洞坑等主要河涌再继续拓展碧道系统,最终形成贯通全区的碧道网络。


图片57.png

白云区石井河

  多年违建变公园一览水清岸绿好风光

  广州市白云区原人和置业广场的位置,曾有24栋违建。现如今,违建均已被拆除,一个美丽的滨河公园——人和镇溪畔公园坐落在此处。这里不仅绿化养眼,还配套了标准运动场,为周边群众增添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据悉,2019年,白云区开展“清四乱”行动,妨碍河道行洪的“硬骨头”被啃下,还群众一条干净、美丽的流溪河。


图片58.png

流溪河白云段

  流溪河畔,水清岸绿。据了解,溪畔公园占地近2万平方米,配套有沿河碧道、景观草坪、休闲亭台,并设有标准篮球场、足球场等便民运动设施。走在石板路上,只见绿草如茵,还可观赏到凤凰木、木棉、鸡蛋花等十余种树木,“让前来散步的群众可以一年四季都看到花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通过建设碧道慢行系统,因地制宜,打造出了集景观展示、功能完善、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河公园,它作为流溪河畔的‘生态明珠’,承载了生态景观和碧道休闲的双重功能。”

  溪畔公园既是休闲场所,也是白云区向市民展示水环境治理成果的平台。沿着碧道漫步,可以一览流溪河岸绿树成荫、河面水波荡漾的好风光。据悉,溪畔公园地块原来是人和置业广场小区,小区手续不全,24栋违法建设处于流溪河河堤迎水坡内,侵占河道面积上万平方米,妨碍河道行洪且产生生活污水,对河涌水质造成破坏。由于历史成因复杂、利益主体众多,该地块多年来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

  白云区河长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流溪河河口断面、国考鸦岗断面等考核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

  拆除涌边违建342余万平方米,打造系列亲水碧道

  除了在流溪河畔建设滨水公园,白云区还在白海面涌、沙坑涌、新市涌等河涌周边,打造了一系列亲水碧道。

  据了解,白云区建立了“区总河长-区级流域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员”覆盖全流域的多级组织责任体系,统筹河涌治理工作,有效处理涉水问题。各级河长每年巡河近4万多人次,上报、处理问题6500多宗。从2017年起,白云区一直保持对污染源的重拳整治力度,落实“四洗”行动常态化,堵住污染源出口。截至2020年中旬,白云区已清理流域内“散乱污”场所近4万家。同时,白云区积极推进河湖违建整治,拆除了人和置业广场等典型的“硬骨头”,拆除涌边违建342万平方米。

  加大河涌治理整治力度的同时,白云区治水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中旬,已完成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三批共80个,正在推进69个城中村、12个农村截污纳管,基本实现全覆盖,将城中村产生的生活污水收进管网里、流进净水厂,不再直排到河涌中。2020年,石井净水厂二期等4座污水处理厂已通水,全区污水总处理能力提升至158万吨/天,是2016年的近4倍。同时,白云区与市排水公司、市净水公司联动,通过“洗管、洗井”修复管道缺陷9000多处,排挤外水20多万吨,大幅提升了管网收集处理效能。


图片59.png

白云区鸦岗河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奋战,白云区河涌状况有了质的好转:

  ——被纳入国家城市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的31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通过了国家考核。石井河、新市涌、沙坑涌、白海面涌、泥坑涌等一批过去曾经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已达到V类或以上水质;

  ——公认为全市治理难度最大、“蘸水可作墨”的石井河重现成群白鹭,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的第一个案例被新华社宣传报道;

  ——大源支流碧道等一大批靓丽碧道建成,白云河湖面貌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白云区被评为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十个地方之一,被国务院通报予以督查激励。

  一位扎根河涌治理一线多年的基层河长感慨:“看着河涌一天天变清,跟看到自家孩子考到好成绩一样欣慰,讲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有种熬出头的感觉。”

  白云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关注黑臭小微水体治理工作,消除群众身边的污染,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