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务要闻 > 各区水务

番禺:四举措筑牢防汛度汛安全网


文章发布日期: 2024-06-05    来源:番禺区水务局

  近年来气候多变、极端天气频发。2023年番禺区年降雨量2005.6毫米,超过常年平均值14%,其中9月8日出现极端暴雨,为番禺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暴雨过程。2024年1月1日至5月26日,番禺国家基本气象站录得累积雨量107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8%。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4年番禺区“龙舟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累计雨量大致在330~370毫米。番禺区坚持“源头减排、尊重自然、污涝同治”的原则,科学统筹,多管齐下做好防汛度汛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合力落实内涝防御。制定防汛度汛方案,建立相应工作调度群。根据番禺区气候特点和历史洪水数据,围绕水旱灾害防御指挥调度、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抢险保障等“四大体系”,建立反应敏捷、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做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提高重点区域或部位防洪排涝标准,强化重点区域和关键设施巡查监测,对易积水区域和河道堤防等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值守和巡查。落实重要交通枢纽、地铁站、人防工程、地下车库等重点区域或部位的防洪排涝措施,提前储备充足的挡水板、沙包、救生衣、抽水机等必要防汛物资,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建立健全洪水预警机制,与气象、水文等部门及时共享洪水预警信息,与社区、学校等单位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增强公众防洪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着力补齐设施短板,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根据在编的市、区防洪(潮)排涝规划,在雁洲水(船)闸增设强排泵站,降低河道水位顶托影响,提高市桥河流域抵御洪潮能力。加强河涌综合整治,重点推进瓶颈段治理,扩建或拆除阻水严重的水闸、河涌卡口等,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完善排水体系,加强市政雨水管网工程建设,申报补短板国债项目,建设排涝水闸,同时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破损的管道和设施,对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着力补齐番禺区防洪排涝设施短板。

  三是强化总结复盘,提升水浸治理质效。组织相关部门、属地镇街雨后对内涝积水点逐一复盘,现场会商技术方案,制定排水防涝整治措施,加快推进整治改造。结合村居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了69处积水点的治理,并落实跟踪问效和完善提升,确保治理效果。排查全区排水设施现状,核查道路转弯处、低洼处雨水箅子设置情况,根据区域雨水收集要求,因地制宜增设收水排水设施、安装防倒灌装置。尤其是市桥片区,对只有一个雨水篦子收水的,视情况增设1-2个雨水篦子,确保道路雨水及时收集,降低路面积水风险。2023年“9.8”特大暴雨以来,在大北路、德兴路、东环路等63条道路低洼处共增设雨水箅子545个,在外江三支香水道、沙溪支涌、桔树涌、沙栏涌等位置安装“鸭嘴阀”等防倒灌设施34个。

  是做好雨前预腾空,落实“一点一预案”。根据气象预报,组织各镇街及相关水管单位做好全区16座山塘水库、217条内河涌和942公里雨水管网的运行调度,实现“上蓄、中通、下排”,为雨水排放预留空间,减少水位顶托,降低内涝风险。建立积水点信息台账,明确积水原因和处置措施,及时处置道路积水。根据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提前布防,落实围蔽、插红旗、设置警示等安全措施,及时打开井盖、雨水口等,加快排水速度。按照开闸流程,提前预判并开启下游截污闸排水,视情况架设强排泵辅助排水。积水超过20cm时,第一时间用彩条布封闭道路,防止车辆和行人涉水通行。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