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务遗产丨隐于闹市中的“西关水客厅”
2024年,《广州市第二批水务遗产名录》印发,共14处水务遗产入选,包括南越宫苑水系遗址、滘心南堤水闸与滘心乡堤基宪示碑、石井桥、鹤洞公社涌口电排站、沙面岛旧石堤与石埗头、荔湾湖、荔枝湾涌、黄埔古港旧址、南海神庙古码头、南湾水乡、海珠桥、花赤引渠、南村公社涌口水闸、龙舟文化。
广州水务再次开启“走进水务遗产”系列,带大家了解水务遗产及其背后的故事,感受广州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荔枝湾涌
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有人称它为“广州水乡之魂”,荔枝湾涌见证着广州老城的岁月变迁。
历史上所说的荔枝湾,并不在如今我们见到的位置。从前的荔枝湾素有“小秦淮”之称,北至洗马涌,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相通,西至西场注入珠江,“广四十里,袤五十里”。荔枝湾涌上泊着许多渔家小船,“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湾因此而得名。
荔枝湾涌旧照
荔枝湾涌旧照
荔枝湾涌旧照
荔枝湾涌旧照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工业迅猛发展,荔枝湾涌部分河道被填埋占用,部分河段被掩盖成为暗渠,水质也遭受污染,“荔湾渔唱”的美景戛然而止。为了迎接广州亚运,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填埋的河道重见天日,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荔枝湾工程成为广州亚运的“代表作”和珍贵遗产。
荔枝湾二期工程增建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结合了苏浙园林风格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同时把恩宁路片区内的宝庆大押、李小龙祖居(广州)、粤剧八和会馆、詹天佑故居、李文田的探花第泰华楼和骑楼等文化古迹串联在一起。被称为“广州会客厅”的荔枝湾涌,先后迎来了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外国政要到访,成为广东省、广州市对外展示的文化名片。
荔枝湾涌粤剧艺术博物馆段
五“月”十二桥
荔枝湾涌水面共有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柔济桥、时敏桥、银钩桥、羽扇桥、多宝桥、抱月桥、叠月桥、虹月桥共十二座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桥梁。其中,银钩桥、羽扇桥、抱月桥、叠月桥、虹月桥五座桥,基于原设计的桥拱高度,配合照明倒影效果,演绎出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的月相变化。十二座桥中的这两座桥有着对广州历史最深刻的记载。
时敏桥
时敏桥得名于时敏学堂,它是清光绪年间广东第一个新式学校,如今仅存的时敏桥保留着这一段记忆。时敏桥桥底原是脏乱的过道,如今粉刷一新,改造为时敏学堂公园。原植于流溪河畔的百年荔枝树,上世纪30年代遭日寇斧砍,后迁植于时敏广场,与时敏古桥相映成趣,再现百年老荔枝树芳华。
时敏桥
柔济桥
柔济桥保留了红砂岩老桥座,红砂岩最早在南越国时期使用,后多用在城墙、桥梁、墙基、柱础等中,如今原样裸露,变为桥下科普点,向路人科普了广州城建的一段历史。
柔济桥
广州“最西关”
现如今,荔枝湾涌上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永庆坊。永庆坊位于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地域,坊内有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蒋光鼐故居以及八和会馆等古建筑,还有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等广府文化非遗街区,也是现代年青一代的网红打卡地。
永庆坊
永庆坊
永庆坊
永庆坊从原来破旧的小区凤凰涅槃,这里不光沉淀着广州这座老城的历史醇香,也正焕发着新时代青春的活力。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还获得了2021年IFLA国际景观师联合会景观大奖优秀奖、中国2019-2020年建筑设计奖历史街区类三等奖、城市设计类一等奖。
河涌改造立典范
曾因改污水暗渠深藏地下的荔枝湾涌,在迎亚运时期揭盖复涌,复原荔枝湾水系格局,极大改善城区景观环境,成为广州河涌改造的典范。
改造后的荔枝湾涌
改造后的荔枝湾涌
改造后的荔枝湾涌
改造后的荔枝湾涌
荔枝湾涌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工程示范项目主要运用“超磁净化处理”+“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有效地实现了河涌水体净化,达到了河涌整治的预期目标。基础设施部分,贯彻“三线下地”的策略,重新整理和铺设管线,做到雨水与污水的分流,并确保不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道。景观层面,提倡为高密度居住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注重场地的通畅、停留的平衡,确保基础设施雨水排水的顺畅。改造中尽可能保留现场老树的存活,以及针对场地中原有的水利设施的参与性和停留性进行场地设计。
2023年8月底,荔湾区启动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改造,如今设施更新更全、灯光更亮更美、两岸更开阔更整洁。
荔枝湾涌是岭南水乡的特色代表,是广州城市治水成功的杰出佳作。曾经享有美誉的“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虽然见不到了两岸的荔枝红,但是一湾青水更突出,小桥流水、古树人家,岭南水乡韵味彰显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