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务要闻 > 热点新闻

广州第六次公布35条河涌污染“贡献”排名


文章发布日期: 2017-06-16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去年以来,广州认真学习借鉴浙江上海河长制推行经验,紧密结合广州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办法》、《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按照区域与流域相结合,分级管理与属地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第一总河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总河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市副总河长。各区区委主要领导担任本区总河长。截止目前,全市设置市总河长3名,各区设置总河长22名;全市1484条河道落实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2892名,其中42条主要河道设置市级河长13名,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负责同志担任。全市落实巡查人员1341人,设立河长公示牌3141块。截至5月31日,35条黑臭河涌整治工程已完工65项,总体完成率69.0%。广佛跨界16条河涌整治工程共计111个子项,总体完成率84.6%。

  确保35条河涌年底如期达标

  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广州纳入国家住建部和环保部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35条河涌,要在2017年底前消除黑臭。为了推进广州市河长制考核,避免镇街河长相互推卸责任,倒逼地方削减河涌污染量排放,从今年1月份开始,市治水办首次公布了广州市35条重点黑臭河涌污染量化排名,得了广大市民、各区政府、各级河长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推动河长责任制考核和黑臭河涌整治方面起到积极显著的效果。

  为了全面贯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大力推动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加强各级河长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全面落实河涌整治工作,今年底按期达到35条重点整治河涌消除黑臭的年度目标。6月12日,广州市治水办第六次公布35条黑臭河涌的污染“贡献”量化排名,涉及这些河涌流经的50多个街、镇。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布河涌污染物“贡献”排名主要是便于河长摸清区域内的污染底数,从而倒逼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从本次公布的排名看,5月份河涌污染物排放量与以往监测结果相比,恶化明显的河涌有珠江涌、天马河、雅瑶支涌,这三条河涌相比其他河涌而言受到的污染严重、水质更差、“贡献”较大,有所改善的河涌有棠下涌、白海面涌、沙坑涌。

  广州市治水办在去年11月份就开始重点开展了全市“35条黑臭河涌污染物排放量化分析”工作。全程参与35条黑臭河涌污染“贡献”量化排名工作的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副站长孙雷表示,5月份的河涌监测评价期间,河涌水量因降雨导致稍有提高,部分河涌水质有所改善,污染物排放量相应减少。从监测结果来看,全市35条重点整治河涌的COD污染物排放总量从4月的149.8吨/天下降到5月的136.5吨/天,同比下降约8.9%。氨氮平均浓度由4月的7.95 mg/L下降至5月的6.93 mg/L,同比下降12.8%。

  本期污染物“贡献”排名主要特点

  在前五次的镇街污染物量化排名公布后,市治水办持续跟进,按照35条重点河涌全部流经镇街开展黑臭指标的监测工作,根据2017年5月份35条河涌水质及水量监测数据,本月继续公布《广州市35条黑臭河涌水质及镇街污染物排放量公示》。

  1、公示了35条黑臭河涌的河涌各镇街平均水质,包括氨氮、溶解氧、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生化需氧量(COD),并依据住建部颁布的《指南》对河涌进行黑臭判定。然后以河涌黑臭情况及平均氨氮浓度为排序依据,将35条河涌进行排名。

  2、公示了每条河涌流经的各镇街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各镇街在河涌总污染物排放量中所占比例。除公示每条河涌的黑臭情况外,本次公示还将各镇街河涌黑臭情况一并进行公示。

  3、污染物排放量:指河涌在镇、街河段区间内,河涌污染物总量的增加量,主要来源于镇、街河段排放的污水(包括生活、工业、农业、养殖等),部分来自于河涌本身的底泥释放。

  本期镇街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1、将广州市35条黑臭河涌严格按照镇街河长的管辖范围进行划分,确定相邻河长的河涌交界断面。为此,水务部门在35条河涌设置了约100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监测;

  2、在河涌的交界断面测量河涌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河涌径流水量;

  3、将主要污染物浓度(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浓度)乘以径流水量,从而得出该断面的河涌污染物径流通量;

  4、将下游断面的河涌污染物通量减去上游断面的河涌污染物通量,从而得出各镇、街河长管辖的河段每天新增加了多少污染物。

  本期主要恶化及改善明显的河涌:

  5月份,河涌污染物排放量与以往监测结果相比,恶化明显的河涌有珠江涌、天马河、雅瑶支涌,这三条河涌相比其他河涌而言受到的污染严重、水质更差、“贡献”较大,有所改善的河涌有棠下涌、白海面涌、沙坑涌。

  恶化河涌:

  1、珠江涌:位于黄埔区,源于黄埔区护林路,穿过鱼珠街后在黄埔街汇入珠江。河涌上游茅岗村内居住大量人口,受城中村生活污水及小散乱工业废水的污染,上游水质较差,河涌末端受珠江换水影响,水质改善明显。本月河涌水质由轻度黑臭恶化为重度黑臭。河涌平均氨氮浓度上升66.0%,COD污染物排放量基本持平,氨氮污染物排放量提升151%。

  2、天马河:位于花都区,河涌源头由胡屋河和大迳河交汇而成流经秀全街、新华街后汇入新街河。河涌自2月起水质持续恶化,氨氮浓度自3.89mg/L上升至本月10.2mg/L,河涌黑臭情况恶化为轻度黑臭。与上月相比,平均氨氮浓度上升11.5%。

  3、雅瑶支涌:位于花都区新雅街,河涌沿岸多为工厂及工业园区,涌边城中村的生活污水及小散乱工业废水导致河涌严重污染,河涌水质常年为重度黑臭。2017年4月广州市水务局联合新雅街道办等部门开展污染源摸查工作,对雅瑶涌及雅瑶支涌沿岸工业企业进行排污情况摸查,已锁定部分违法排污单位。本月水质较上月摸查期间略有恶化,平均氨氮浓度上升10.1%。

  改善河涌:

  1、棠下涌:棠下涌起源汇景新城,经广深铁路、棠下村、金融城汇入珠江,河涌总长约5.5 km,明涌段长度约3.6km,河涌两侧已建截污管网6.2公里,河涌水质常年处于重度黑臭状态。自2017年3月起,天河区水务局对河涌进行截污改造、布设一体化污水设施、查控污染源并关停违法排放单位等强力措施,河涌水质改善明显,由重度黑臭改善为轻度黑臭。河涌水质连续两个月持续好转,河涌平均氨氮浓度较上月下降29.4%,河涌水量增大,污染物排放量稍有增加。

  2、白海面涌:位于白云区,源于磨刀坑水库,流经永平、嘉禾、太和、均禾后注入流溪河。永泰涌、红路支流、茶园岗支流、琏窿支流、龙归支流为其支涌。河涌污染主要来源于涌边众多的工业园及工业企业。本月河涌水质改善明显,河涌平均氨氮浓度下降37.2%,COD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0.9%,氨氮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4.1%。

  3、沙坑涌:位于白云区,源于梅窿支流和和龙支流,流经太和镇、人和镇后注入流溪河,主要污染来源于太和镇河段中上游的工业污染。本月河涌整体水质有所改善,河涌水质由重度黑臭改善为轻度黑臭。河涌平均氨氮浓度下降38.7%,COD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6.1%,氨氮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6.4%。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