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为何会变黄发酸?规范用水很重要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邢台市广宗县有村民用水出现异常,自来水发黄起泡沫并有异味,不仅会腐蚀地面,洗脸还会被灼伤。水是生命之源,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部门立即对水质变差一事展开调查。
工厂操作不当致酸液倒流
经过初步排查,调查人员发现出问题的是农村联村供水第8供水站,该站南路供水管道被混入了不明酸类物质,后续调查又发现,这些酸类物质是从广宗县志通电动自行车厂流出的。调查报告显示,4月23日晚,广宗县志通电动自行车厂用自来水向酸洗槽注水过程中,现场操作技术员未按照操作规范关闭注水管,当晚供水站停止供水后,酸液因倒虹吸效应倒流入供水管道,污染了自来水。这是一起典型的重大供水安全卫生事故。目前,3名肇事者已被控制,企业法人代表已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广州规范供水设施建设
正常情况下,市政供水管网压力是高于用户管道,用户管道水是不会倒流进市政管网的。“回流水”是由于用户终端压力升高或市政供水压力降低等原因,产生“虹吸”现象所致。例如,当附近管网因爆管、抢修造成供水中断时,可能会出现虹吸现象。
(如图所示,上游供水端因为爆管产生了压力骤降,下游端因为失压产生了倒流。)
如何避免回流水,保障供水安全?
在广州,建设项目配建的供水设施有着严格的工程质量要求和技术规范。为避免出现“回流水”的情况,广州市给水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从生活管道上直接接出其他用途用水的管道时,应在接出管道上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他防止倒流污染的措施,确保供水用水安全。供水企业作为供水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单位之一,严格对建设项目配建的供水设施进行验收审查,并接受水务、住建等部门的监督。
为确保广州市人民的用水安全,《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供水设施;禁止产生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特别规定“居民用水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独立设置,不得与消防等其他设施混用”。从政策法律层面,有效防止了私接、乱接等不规范用水现象,保障了居民“最后一公里”的用水安全。
三级水质监测防患于未然
针对自来水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污染情况,广州建立了从水源到终端24小时全过程水质监控体系,“班组+水厂/分公司+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广州监测站”三级水质检测体系为市民层层严把水质关,市民可放心用水。
在自来水生产环节,广州自来水公司有严格制水工艺管控与严密的水质指标监测,为水质安全加上“双保险”。在线水质监测设备覆盖整个自来水生产、供应各环节,当水质异常时可实时预警,助力供水企业精准研判风险、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理。在广州中心城区供水管网上配有40个在线水质监测点、402个人工监测点,持续监测供水管网水质情况。同时,城市供水系统经多年建设和完善,中心城区部分区域已实现双回路供水,如发生自来水突发事件,广州自来水公司可及时通过优化供水调度,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用水影响。
用户应警惕马桶水箱水“倒流”
城市的供水系统有严格规范的管理维护,市民无需担心会喝到“回流水”。但用户因注意维护保养好家庭中的马桶、热水器等用水设施,如果安装不规范,便可能会污染家中自来水。
此前,供水部门曾接到有用户反映,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呈蓝色。经工作人员现场查看,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呈蓝色跟水质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因居民家的抽水马桶水箱里放了蓝色洁厕灵,且进水处止水阀已损坏失效。当家里长时间停水后,再恢复供水时,开启水龙头的瞬间,会使家中供水管道内产生瞬时负压,瞬时负压将水箱内带有洁厕灵的“蓝水”抽入管道内,带入到管网中,才使得水龙头出水呈现蓝色。
水务部门提醒广大用户:目前,市面上的马桶水箱往往都配有止回阀,基本杜绝了回流现象,且马桶属于家庭户内供水管道的末端设施,出现回流的概率极低。但如果家中设施因止回阀老化损坏导致出现“蓝水”,街坊们只需要安装更换新的止回阀,再多放一会水,直至水变清,就能恢复正常用水。
规范用水人人有责
维护供水安全,人人有责!只有供水设施安全规范的使用,才能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广大市民应注意不要有以下危害供水安全的行为和违法用水行为,违者将由行政部门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取水;
(二)非因消防需要,擅自开启公共消防设施取水;
(三)擅自操作供水公共管道阀门或者违反规定开启市政设施取水;
(四)拆除、伪造、开启注册水表等设施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加封的封印取水;
(五)私装、改装、拆除、毁坏、锁闭注册水表或者干扰注册水表正常运行取水;
(六)在公共供水设施上私接管线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