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务要闻 > 热点新闻

广州市河长办助力增城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文章发布日期: 2021-10-15    来源:综合调研处

2020年4月1日以来,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抽调市水务局及市市政设计院共6人组成市增城区水务技术支持组进驻增城,每周两天开展技术支持工作。技术支持组以大墩增江口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为重点,落实市总河长4号令、9号令、10号令,围绕26个片区的提质增效工程、210个农污查漏补缺工程、42个农污提质增效工程、33个支管完善工程以及约62平方公里的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程开展工作。以实现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消除劣五类一级支涌、43条合流渠箱开闸为目标,指导督促增城区水务局及各镇街落实工作责任、优化设计方案、严控质量安全。


图片6.png

增城区派潭镇石马龙水库


图片7.png

雍雅支涌整治前(2020年2月)


图片8.png

雍雅支涌整治后(2020年12月)


一级支流基本消除劣V类,渠箱清污分流效果显著

自进驻以来,技术支持组充分发挥指导、督导、技术支撑等作用,会同增城区河长办、区水务局、区供排水中心、各镇街等单位,全力推动大墩、增江口断面以及33条一级支流、市总河长9号令43条合流渠箱、市总河长10号令16条一级支流水质达标。截止2021年9月底,技术支持组共交办问题1398个,已落实1268个,占90.7%。

目前,增城区26个片区提质增效工程总进度约96.68%;已有1418个达标单元创建工程完成雨污分流整改并通过达标认定,占82.47%,在全市各区排名前茅;252个行政村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查漏补缺;累计完成清拆沿河违建294宗、新建污水管网约1662.58公里、渠箱清污分流约59.22公里、管网清淤约668.96公里、管网错混接整改3148处、工程范围内三、四级结构性缺陷整改9555处和截污闸、截污堰、截污井等末端截污设施整改167处。

经过一年半的技术指导、督导、协调及治理,增城区各污水处理系统主干管基本理顺,新塘镇港口大道污水主干管、沿江西路污水主干管等重要节点已经打通,解决了污水管网系统高水位运行、污水转输不畅等问题,为现状管网清疏检测修复创造条件。此外,增城区建立中新站、新塘站等通沟余泥预处理设施,解决通沟余泥出路问题。

2021年1-8月份增城区全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平均浓度为163.66mg/L,同比上升39.96%,进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1.99mg/L,同比上升35.07%,2021年1-8月份平均出水氨氮浓度为0.61mg/L,同比2018年年平均出水氨氮浓度下降了48.74%,达到广州市水污染防治强化方案出水氨氮年平均浓度不超过1.5mg/L的要求,污水处理效能稳步提升。

根据国家采测分离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至今(除8月份外)大墩、增江口断面水质数据基本稳定达到II类水标准,东江北干流33条、市河长10号令增城区16条一级支流已基本消除劣五类。

截至目前,广州市河长4号令中提及的1712个增城区排水单元中,82.47%已完成雨污分流整改并通过达标认定;市河长6、8号令违建整治任务共完成294宗;市河长9号令中43条合流渠箱,37条已基本完成清污分流工作,完成率86%,其余6条渠箱整治工作正在推进中,渠箱清污分流已取得明显效果。


图片9.png

银湖排洪渠整治前(2020年5月)


图片10.png

银湖排洪渠整治后(2021年9月)


统一思想明确提质增效工作目标

技术支持组针对参建单位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现场,采取专家讲解、工程案例分析、示范工程考察等形式组织多轮次的培训研讨,深入分析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由此,使参建单位了解并掌握了溯源工作法、清污分流和单元达标工作要求、雨污分流错混接排查整治路线、提质增效挤外水、农污查漏补缺、“五人小组”工作要点等工作。截至2021年9月底,累计组织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示范点技术交流会12次、提质增效工作研讨会13次、各类工作技术要点培训会15次。

多措并举深入查找水质关键问题

为切实找准大墩、增江口断面及其一级支流水质问题的关键所在,技术支持组同步采用了4种方式,对增城区水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摸查分析:

一是系统梳理增城区8个污水系统26个片区污水提质增效项目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全面了解各污水系统问题和薄弱点,提炼总结共性问题。

二是对污水收集系统进行系统体检。组织第三方专业单位,采用水下机器人、声纳等先进设备,对增城区内约1600公里污水管渠(含明渠)进行全面溯源检测,逐一查找出管网淤塞、破损、错混等隐患,以及违法排水户,形成外水点等10个“精准台账”。

三是对劣V类和水质不稳定河涌进行多轮次徒步巡查。参照国家黑臭河涌评估标准,对东江北干流33条和市河长10号令16条一级支流中不达标尤其劣五类一级支流开展徒步巡查,逐一列出发现的排污口、河涌周边“散乱污”场所、沿河违建、养殖鱼塘、水面及河岸垃圾等污染问题,及时将其纳入整改台账。

四是建立污水管网节点水质日报制度,每日由各片区参建单位报送当天节点水量水质水位数据,全面掌握污水管网运行状况,指导分析片区摸查工作重点。

五是成立“五人摸查小组”,以永和污水处理系统整治为范例,强调划分小片区排查、源头截污的必要性,要求增城区各工程强化溯源摸查,进一步划分小片区,各片区组成摸查设计施工“小分队”,采用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的方式,责任到人,现场解决,切实做到“溯源到户,源头治污”。


图片11.png

“技术小分队”现场解决问题 


突出重点,逐项量化整治任务台账

技术支持组全面梳理了增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运营状况,系统梳理了制约增城区水环境提升的30个堵点、断点等核心工程,指导编制了《增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污水主干管攻坚工作方案》,一一明确了责任单位、整改要求及完成时间,并组织多次检查督促参建单位限期完成。

通过对大墩、增江口断面相关一级支流,尤其是年平均水质劣V类的一级支流的水质变化规律、污染物占比、区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状况、“散乱污”场所构成等进行系统研究,以“削减氨氮污染物”为重点,提出十项具体整改措施,即:关停“散乱污”场所、拆除沿河违法建筑、清理非法养殖、完成新建污水管网、渠箱清污分流整治、完成管道错混接及结构性缺陷整改、末端截污设施整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查缺补漏工程、完善河涌及两岸保洁。同时,技术支持组以此建立了工作台账。

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整改工作落实

为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技术支持组建立了整改工作进展报送机制,每周由各责任单位报送当周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每月更新一次工作台账。同时,利用在线监测等设备,对大墩、增江口断面以及重点河涌的水质状况,区域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能等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推进滞后的整改工作,以及河涌水质异常的情况,第一时间到现场督察并研究解决。针对增城区镇街多、参建单位多、在建项目多的特点,技术支持组分组跟进交办问题,采用现场协调会等方式主动排除项目障碍,共召开现场协调会158次,协调问题490个。

统筹联动,汇集各方治水合力

针对增城区治水项目多、工作量大等问题,技术支持组与增城区区政府、区水务局、增城各镇街建立了定期协调机制,调动增城区各镇街、区排水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力量,协助解决在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截止2021年9月底,技术支持组共召开专题协调会15次,协调解决问题107个,以及其它工作会议36次。增城区范围内共有2600公里排水管网移交至区排水公司进行管养,其中农污管网约有1100公里,实现了区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有效养护。

针对增城区跨界河涌的治理难题,在充分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积极协调与周边兄弟单位关系,进一步强化家园意识,深化与东莞市、惠州市博罗县和龙门县等跨界河涌共治共管,共同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2020年以来,累计通过微信群协调、上门协调、发函协调等形式协调跨界水污染问题60次。

算好问题帐,持续提质增效

当前,增城区治水工作需直面四大难题:

一是部分治水工程项目进度滞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农污查漏补缺部分项目、自行改造排水单元未能按期完工,部分污水厂进水浓度雨天未能稳定达标。

二是涉水非水务工程与水务工程衔接脱节。区道路交通等部门相关涉水非水务工程与污水系统衔接不紧,造成污水治理工程无法顺利实施甚至污水系统非正常运行。如如丰大道污水干管缺陷修复滞后造成管道长期满水运行,荔三公路的输油管和燃气管迁改保护制约荔三公路过广惠高速段的污水干管实施等。

三是自行整改的小区、工厂等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整改进展缓慢。截止9月底,增城区1712个达标单元创建工程已有1418个完成雨污分流整改,占82.47%,但自行整改单元如碧桂园凤凰城、碧桂园豪园等大型住宅区、工厂企业等整改进展缓慢,农村生活污水查漏补缺工程实施后浓度偏低,严重制约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效果。

四是房屋骑压制约部分河涌渠箱整治成效。增城区新塘镇南安村、永宁北渠箱等暗渠、仙村镇仙村运河等河涌因涌边房屋历史原因尚未拆除,溯源截污措施较难实施,影响污水收集,造成部分渠箱无法开闸、水体水质不稳定。

目前,大墩国考增江口断面水质虽已基本稳定在II类水;33条一级支流和16条市总河长10号令涉及的一级支流基本消除劣五类;增城区11座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浓度明显提高;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和渠箱清污分流整治效果较好,但还需要在农村生活污水查漏补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以及污染源防控等方面继续努力。

下一步,增城区将进一步落实《广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市总河长4号、9号和10号令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

一是巩固大墩增江口断面II类水和东江北干流33条、总河长10号令16条一级支流稳定达标,防止反弹。

二是多措并举督促工业园等自行整改单元限期完成达标整改工作,结合各系统应急溢流口清单查缺补漏,逐一落实逐一销号,巩固提质增效成果。

三是抓紧完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农污查漏补缺项目工程验收,科学评估各项目实施效果,加强运维管理,确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行。

四是建立区级多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组织住建交通等部门协调涉水非水务工程与水务工程的衔接问题,确保污水治理工程顺利落地。

五是进一步细化排水管理工作,落实污染源查控、排水管理进小区等工作部署,延续动真碰硬的工作态势,不断推进区域水环境提升工作,实现增城水体长制久清的目标。


图片12.png

2021年1-9月增城区11座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均值情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