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务要闻 > 热点新闻

走进水务遗产丨一幅水碧荔红的西关风情画卷


文章发布日期: 2024-11-08    来源:综合调研处

  2024年,《广州市第二批水务遗产名录》形成,共14处水务遗产入选,包括南越宫苑水系遗址、滘心南堤水闸与滘心乡堤基宪示碑、石井桥、鹤洞公社涌口电排站、沙面岛旧石堤、石埗头、荔湾湖、荔枝湾涌、黄埔古港旧址、南海神庙古码头、南湾水乡、海珠桥、花赤引渠、南村公社涌口水闸、龙舟文化。

  广州水务再次开启“走进水务遗产”系列,带大家了解水务遗产及其背后的故事,感受广州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广州市第二批水务遗产荔湾湖

  荔湾湖一带起源于公元前206年赵佗南越王时,地处广州西关腹地,是荔枝湾民俗风情区核心区域。1958年春,为改善荔湾地区居住生活环境,保护生态平衡,防洪防涝,减轻水浸忧患,广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把荔枝湾、泮塘一带的沼泽洼地、鱼塘、水生蔬菜田挖建人工湖。人工湖于1959年6月竣工并启动公园建设,改名荔湾公园,至1960年荔湾公园正式命名为荔湾湖公园。

  “池广园宽,红蕖万柄,风廊烟溆,迤逦十余里,为岭南园林之冠”。——宣统《番禺县续志》载海山仙馆

图片

荔湾湖

图片

荔湾湖公园

  海山仙馆

  1830年,盐商潘仕成接手了唐荔园并扩建,取名为海山仙馆。海山仙馆内有贮韵楼、凌霄珊馆、文海楼、小玲珑室等亭台楼阁,又有数处折廊、园桥、园舟苏舸,以及鹿、孔雀等鸟兽圈舍及墓。建成之后,海山仙馆吸引了许多文人和画家在此作诗绘画,名声逐渐远扬。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耆英在海山仙馆先后接待美国大使顾盛和法国大使拉萼尼,在一定意义上这里成为了外交场所。到访的外国使团成员留下了图像和文字记录,令海山仙馆渐渐成为西人最喜游览之地。

图片

十九世纪中叶的海山仙馆

  然而时局多变,1869年,潘仕成因盐务亏空抄家,海山仙馆变为无人管理之地,一代名园就此湮没。

图片

  现在的海山仙馆于1998年由政府出资,以“海山仙馆”主楼“贮蕴楼”重建而成,不定时举办一些展览供游园的人参观,是荔湾湖公园内最重要的建筑。

  荔湾湖由小翠、玉翠、如意、五秀、叠翠五个湖组成,湖面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2%。荔湾湖公园已成为西关文化景观代表地、市民休闲文化娱乐场所和展现广府文化的岭南园林式城市客厅。

图片

图片

  西关风情——荔湾湖景点推荐

  荔园

  唐代时的荔枝湾仍多是洼地,河涌纵横,荔枝夹道,那时候广州荔枝就已享有盛名。当时荔枝湾有一座以荔枝驰名的园林,嘉庆年间(约19世纪上半期),广州绅士丘煕在“荔园”的旧址上盖了座小小的园林,取名“虬珠园”。后来被两广总督阮元之子阮富改名为“唐荔园”。现今我们看到的“荔园”是依照原有资料原址建造。荔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荔园用于“三雕一彩一绣、剪纸”等非遗大师作品的展示和培训场所。

图片

荔园

  荔香河舫

  荔香河舫是一座仿古画舫建筑,充分融入了岭南水乡文化,突出西关风格园林景观特色,供游人小憩、书画展览、小型聚会等,展现岭南文化及迷人的西关风情。

荔香河舫

  五秀桥

  五秀桥参照西湖“断桥”设计而建。因桥底有五个洞眼,亦称“五眼桥”。在最大桥洞处,挂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对联。夏日从桥上望去,波光潋滟,荷香四溢,秀美景色尽收眼底。

五秀桥

  月影楼

  月影楼为两层楼阁式仿古建筑,位于玉翠湖旁,碧水环绕,绿植簇拥,具有独特岭南水乡特色,可供游人休憩。

月影楼

月影楼

  莲池玉像

  在玉翠湖上,竖立了一尊汉白玉雕琢而成的八仙过海其中之一的何仙姑像。相传何仙姑来过荔湾湖观荷采莲,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此处立了何仙姑雕像。每年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来此放河灯许愿。

莲池玉像

  治水文化——荔湾湖


  光绪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有《禁在风水基内填筑示》的历史典故,当时对治水非常重视。

  治水成效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工业迅猛发展,荔湾湖流域内荔枝湾涌部分河道被填埋占用,部分河段被掩盖成为暗渠,水质也遭受污染。

  近年来,荔湾区坚持河长领治、部门联治,积极破解老城区空间狭窄实施水务工程难度大、交通疏导协调困难、管线迁改协调耗时长等重大难题,开展揭盖复涌、河涌水环境治理、城市污水系统升级改造、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等综合性水利整治工程,总计完成河涌揭盖2万多平方米、大直径污水主管道建设3000多米,河涌水面平均拓宽8-12米。治水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广州在提升荔湾湖水环境质量上继续下功夫。

  基础设施部分,贯彻“三线下地”的策略,重新整理和铺设管线。做到雨水与污水的分流,并确保不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道。

  景观层面,提倡为高密度居住环境因地制宜的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注重场地的通畅、停留的平衡,确保基础设施雨水排水的顺畅。

  改造中尽可能保留现场老树的存活,以及针对场地中原有的水利设施的参与性和停留性进行场地设计。

图片

图片

  如今,荔湾湖已稳定达到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透明度维持1.5 m以上,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覆盖率达60%以上,水生植物保持四季常绿,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重现了“荔湾渔唱”和“水秀花香”的动人美景。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