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084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章发布日期: 2019-08-29    来源:本网

A类

穗水规计函〔2019〕407号

 

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3084号提案答复的函


郑航桅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建议》(第3084号)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政府、市水投集团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12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以上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2019年上半年工作成效及工作完成情况

    2019年以来,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原则,持续推进“洗楼、洗井、洗管、洗河”行动,持“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的技术路线,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至目前,上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中,有142条达到了不黑不臭的目标,达标率为96.6%,自评达到了国家考核目标。今年1-6月,13个考核断面中,8个断面水质同比好转,其中,鸦岗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Ⅳ类;大坳、东朗、增江口、官坦、蕉门断面水质上升一个类别,广州市从去年的倒数第11位,成功退出了水环境质量排名倒数30位城市名单。5月13日,市统计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建设美丽宜居花城过程中成效最为显著的工作是“黑臭河涌治理”,中选率为44.2%。开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控源情况。

    一是图作战整治情况。今年第一轮及第二轮网格化源头减污挂图作战整治销号任务合计9588个(“散乱污”场所、临河违建、垃圾黑点),截至7月31日,已整治销号9585个,整治率为99.97%;第三轮网格化源头减污挂图作战整治销号任务27113个,截至7月31日,已整治销号25712个,整治率为94.83%。二是散乱污”场所治理情况。各区正式发文上报“散乱污”场所“三个一批”清单共计15351个,截至6月30日已完成清理整治15343个,整治完成率为99.9%;其中,“散乱污”工业场所共9664个,已完成清理整治9657个,整治完成率为99.9%。

    (二)截污工程推进情况。

    一是污水厂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1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在建污水处理厂16座,大沙地污水厂扩建等11座正进行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九龙水质净化三厂等5座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二是污水管网建设。今年以来建设污水管1562公里三是城中村截污纳管推进情况。第二批49个城中村已完成施工招标并进入施工阶段,累计完成敷设埋地管约1681千米。四是合流渠箱改造情况。第一批7个项目中,均已完成EPC招标,其中3个项目已进场施工。第二批4个片区22个项目中,5个项目已完成取得可行性研究批复。2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市发展改革委待批复,同步加快剩余15个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工作,预计9月底完成。

    (三)排水管理的有关情况。

    一是排水口整治。广州市纳入清污专项行动的入河排污口共计2014个,截至7月底,2014个入河排污口中,14个经核实不属于广州市辖内,1773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规范性整治,219个入河排污口经核实为雨水、支涌、水利设施等情况,无需整改,剩余8个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的环保批复入河排污口,正由生态环境局负责制定下一步整治计划。二是“洗河”工作。2019年计划洗河1188条,截至7月底,全市有993条河道开展“洗河”工作,清理河道垃圾、杂物3.87万吨,清理河岸立面2715.02万平方米。三是“洗井”“洗管”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计洗管约7106公里,洗井约25万个。

    二、关于提出建议的办理意见及落实情况

    (一)关于“以区级河长为重心,强化市区联动,形成治理合力”的建议

    我市以“广州河长APP”信息化平台为抓手,通过“互联网+”力促区级河长从“形式履职”向“内容履职、成效履职”转变,有力提升区级河长履职效果,进一步提升全市统筹、协调、组织和指挥治水工作综合能力。今年上半年,区级河长巡河已达3761人次,镇街巡河4万人次,村居巡河22万人次,各级河长巡河上报问题3.3万个,已完成整治近3万个。2018年9月至11月,我市第一总河长连续签发2道市总河长令,下达全面剿灭黑臭水体任务书(2018-2020年),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职责,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水陆共治的工作格局。2019年3月19日,市第一总河长签发市第3号总河长令,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网格化治水,用“绣花”功夫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工作。同时,借鉴生态环境部专项行动“督察、交办、巡查、约谈、问责”五步法,组成白云、花都、番禺专项督导组,强化市区联动,深入落实专项督导水环境治理工作。督促区级河长切实履职尽责,及时发现及处理河涌保护问题,推动区级河长从“有名”到“有实”发展,使全市河长制工作“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

    (二)关于“找准治理着力点,坚持先体检、再开方”的建议。

    通过对广州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现状和黑臭水体污染源进行综合分析,精准查找出我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短板和管理短板,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转变治水思路,从末端到源头。从过去“重工程、轻管理,重下游、轻源头,重建成区、轻城中村”的碎片化治水模式,转变为聚焦系统、综合性治理,推动治水在控源上更加严格,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在治理路线上更加清晰,创新提出了“3-4-5”治水路线(执行“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3项原则”,推进“洗楼、洗井、洗管、洗河”的“4洗清源行动”,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的5条技术路线),开展了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污水厂提质增效、采用“进村入户”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作等一系列措施。

     二是转变运作模式,从分散到整合。从过去的分块管理,厂管厂、网管网、河管河的分散模式,转变为进一步优化排水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成立市城市排水公司,实现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初步建立起“厂--网--河”一体化管理体系。目前城市排水公司已累计接收管网约10452.19公里,累计巡查管网设施4.23万公里,清疏管道4841.63公里,外围城区黄埔、花都、增城、番禺、南沙、从化等区属排水公司已基本完成组建,正全力推进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工作。

    三是转变落实方式,从无序到有责。从过去的多部门多头管理,城乡发展无序管理到以河长制为抓手,严格落实“河长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网格化治水,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实行智慧管控的模式。

    (三)关于“坚持源头治理,治污与治违并重的建议。

    坚持找准水环境治理的污染源,充分认清“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进一步深化“控源”的治理思路,从源头减量开始,找准水污染治理着力点,率先提出黑臭水体污染源作战图,网格化剿灭污染源,将治违和扫黑除恶结合,拆除黑臭河涌管理范围内违法的建构筑物,同时利用用电、用水大数据系统开展排查“散乱污”场所,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一是加大力度清理“散乱污”场所。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重点河涌流域“散乱污”场所的通告》,结合2018年8月份张硕辅书记的部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采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了新一批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各区正式发文上报“散乱污”场所“三个一批”清单共计15351个,截至6月30日已完成清理整治15343个,整治完成率为99.9%;其中,“散乱污”工业场所共9664个,已完成清理整治9657个,整治完成率为99.9%。

    二是强化拆违行动。2019年上半年,全市河涌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拆除总面积约170.5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法建设780多万平方米)。

    三是全面禁止在河流、水库、山塘等水体进行养殖。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广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

    四是及时全面清理河涌及两岸蓝线范围内的垃圾。今年全市已有993条河道开展“洗河”工作,清理河道垃圾、杂物3.87万吨,清理河岸立面2715.02万平方米。

    (四)关于“坚持系统治理、实现标本兼治”的建议。

    摈弃过去利用各种临时措施以应付检查为目的的思路,坚持把主要问题与矛盾作为突破口,按照长短结合、主支涌治理同步的思路系统治理,补齐完善各类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达到标本兼治、长制久清的效果。

    一是把攻坚城中村治污作为重点,突破“绕村截污”旧有模式,采用“进村入户”截污纳管原则,有序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作。2018年已完成第一批48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新建埋地污水管2827公里;目前第二批49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至今累计敷设埋地管约1681公里。第三批白云区44个城中村中9个村已进入施工阶段。

    二是开展排水口整治。广州市纳入清污专项行动的入河排污口共计2014个,截至7月底,14个经核实不属于广州市辖内,1773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规范性整治,219个入河排污口经核实为雨水、支涌、水利设施等情况,无需整改,剩余8个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的环保批复入河排污口,正由生态环境局负责制定下一步整治计划。

    三是开展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建设,加快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全市拟改造合流渠箱293公里,改造措施包括渠箱清淤,内部清污分流等,经改造后实现了合流渠箱内污水与上游清水的分流。管网污水浓度得到极大提升,达到“四减一增”的效果—源头减量、沿程减压、末端减负、河涌减污,增加进厂浓度,促使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提质增效。

    四是推进排水达标单元创建。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做完一片、达标一片”的原则,结合排水口整治、合流渠箱改造、小区雨污分流等工作,落实海绵城市理念,逐步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提高城市雨污分流比例,从源头开始,防止污水通过雨水系统入涌,同时削减溢流污染。

    五是着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全覆盖。全市1144个行政村中,除45个村列入原搬迁改造计划,其余1099个村均已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建成2192个设施站点,污水处理能力16.4万吨/日,在全省位居前列。今年计划开展32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工作,截至8月14日,已完工5个,正在施工52个。

    六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骨干管网建设。2019年我市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16座,今年力争建成5座。今年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562公里。预计到2020年底我市将建成6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70万吨/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采用市政协委员的建议,有序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源头防控,压实污染源治理职责。

    一是结合全市“四标四识”划分的网格成果,建立“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街(镇)河长-村级河长-网格长”的多级河长体系。二是切实做好污染源网格化管理。贯彻落实“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的管理思路,以村(居)、网格为基本单位绘制源头减污作战图,梳理清楚网格内污染源存量,逐个击破。

    (二)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排查,防止散乱污场所整治效果反弹。

    重点加强对餐饮、汽修、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领域的排污监管,同时推进村级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工作,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持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完善广州市“散乱污”场所大数据系统建设,发挥系统跟踪监测和分析功能,对异常情况及时调查,防止反弹。

    (三)加快厂网建设,补齐污水处理缺口。

    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等主干污水系统建设,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二是优化已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方案,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提高进厂水量负荷,全力提高污水处理量。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查缺补漏工作,提高自然村治理覆盖率。四是按照“摸清底数、一渠一策、制定方案、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合流渠箱改造工程。

    (四)加强水环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一是开展“城中村”违法排污攻坚战。由于水污染环境案件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的出租屋、旧厂房,下一步将集中力量,打击城中村违法排污行为,推动城中村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户外宣传活动、送法上门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案件,督促相关企业及个人守法经营。三是进一步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业务部门与执法部门的联勤联动和信息共享,形成打击防范水环境违法犯罪的合力。

    感谢您对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水务局

2019年8月16日

(联系人:王晓杰,联系电话:88521174)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