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079号提案建议答复的函


文章发布日期: 2019-09-02    来源:本网

A

              穗水资源函〔2019〕125

 

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3079号提案建议答复的函

 

陈伶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建议》(第307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各区政府等会办单位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26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防患未然,注重地下水资源水质有效监测的建议

(一)建立地下水水质和水位监测体系。我局于2012年完成了《广州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对5个重要地下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评价。2016年完成《广州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项目,对全市的地下水资源进行普查勘探,建立160个地下水监测井,形成覆盖全市的地下水监测网。根据《广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穗府〔20169号)的要求,我局从2017年开始每年开展地下水资源监测和监测设施管理维护,监测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维护已建监测井;逐步开展自动监测点的建设,实现地下水水位监测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地下水监管水平。

(二)制定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812月广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广州市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指导和规范我市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置工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全面提高我市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能力。

二、关于源头入手,加强地下水资源污染源治理的建议

(一)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优化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深入践行“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治水方针,以黑臭河涌治理为重心,高位推动水环境治理一是制定并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全面剿灭黑臭水体作战方案、水污染防治强化方案等一系列治水方案和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及分工、保障措施。二是重点抓好控源和截污,全力推进黑臭河涌治理,截至20196月底,经第三方复核评估,纳入住建部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中有142条达到了不黑不臭的目标,达标率为96.6%,自评达到了国家考核目标。三是大力整治“散乱污”场所。印发实施《广州市2019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要点》,截至6月底,已清理整治完成15343个,整治完成率为99.9%四是进一步优化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建设。目前,大观净水厂等16座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20191-6月,新建污水管网1334公里,第二批49个城中村已进入施工阶段,累计完成埋地污水管约1368公里,第三批44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可研已批复。

(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一是抓好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全市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整治任务;制定实施《广州市农业局关于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畜禽产品安全供给的指导意见》《广州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文件,指导督促非禁养区范围内计划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在栏舍建设、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定期检查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督促畜禽养殖场户配套完善粪污收集、储存、处理、利用设施,推动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制定并印发《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要点》(穗农函〔2019113号)。组织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有机肥替代化肥,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工作,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三是持续监控农田环境质量。全市共设立耕地土壤质量监测点103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个,省级监测点14),监测pH、有机质、全氮、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6项常规指标;布设120个农田水质监测点开展农田排灌水监测,监测化学需氧量、总磷、pH、重金属等灌溉水质指标。开展典型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在南沙区选取重金属污染农田(菜地)25亩开展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作,通过采取种植超累积植物、深翻、钝化、叶面阻隔等修复、治理模式,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工作。

(三)加强重点工业污染防治,逐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一是强化对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的监管,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和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制定了我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重点监管企业实施严格监管,定期对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要求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采取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应当包含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有效防范地下水污染。二是2017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穗府〔201713号)。市生态环境局正在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三、关于采补结合,重视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监管的建议

(一)加强监督管理,严控地下水开采。

1.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一是印发实施《广州市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广州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把用水总量(包含地下水用量)分解到各区,并建立覆盖全市各区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二是加强取水许可和计划取水用水管理,严格控制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建立全市取水台帐共322户(地下水40户),全市取水许可率和取水计量率达100%建设完成日取水5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水的监控体系,开展16宗大中型灌区农业取水在线监控设施管理和维护工作。三是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四是积极开展全市取水专项检查,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取水审批。2016-2018年我市用水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49.52亿m3考核指标以内,地下用水量仅占总用水量的7%

2.依法规范基井建设管理。开展排查登记已建机井,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产或商用水井,一律予以关闭。印发《广州市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自备水源井的工作计划的通知》,从2017年开始,分批陆续将广州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14家自备水源井关闭完毕。

3.强化约束,执行用水定额与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非居民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制度,严格执行《广东省用水定额》,强化节水管理。按照证明事项清理的要求,印发《关于非居民超计划用水量复核证明报送机制的实施意见》。每两月核查一次用水计划执行情况,超计划用水实行1-3倍加价收费。

(二)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地下水保护与开发利用。

1.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有效控制开采,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广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穗府〔20169号)的要求,2018我局编制完成《广州市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定方案》并征求各政府部门意见。下一步,待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广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规范优化方案》通过省政府批准后,做好地下水禁采、限采区划定方案与水源保护优化方案衔接并修改完善,按程序报批。

2.制定全市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我局于2017年组织开展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制定地下水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出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科学指导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目前已完成现状调查和评价、复核地下水超采情况等前期工作,正在编写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

四、关于高效防治,推广地下水资源先进防治技术的建议

我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属南方水资源丰富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紧密。一直以来,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保护区建设必要的围护工程,包括围墙、栅栏、植被建设等。同时清除水源地周边的各类污染源,包括垃圾堆放场、加油站、违规建筑等的拆除和清运,开展排污口全面调查和清理整治,从源头入手,加强地下水防治。

我市一直重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在日常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针对当前地下水存在的问题,会充分考虑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再综合评价,因地制宜地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方式和技术。

五、下一步计划安排

(一)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实施水资源利用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日常监督管理,强化地下水利用监管,严格禁采区、限采区管理。

(二)完善全市地下水监测体系。优化整合地下水监测井,加强现有地下水监测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持续开展地下水水质、水位动态监测。

(三)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保护机制。印发实施《广州市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地下水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和措施,联合规划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执法等部门,统筹推进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协同防治,有序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水务局

                                                           2019828

(联系人:龙武滨、卓泉龙,联系电话:88521090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