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务局对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172159号的答复
C类
穗水函〔2017〕842号
广州市水务局对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
第20172159号的答复
朱锦英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城中村水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城中村水污染现状
我局高度重视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按照“控源动真格、管理上水平、工程抓进度、城中村治污攻坚、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的治水思路,开展广州市城中村污染源调查,加强我市城中村治污指导工作。经过努力,基本摸清了我市主要黑臭河涌流域范围内城中村污染源情况。据统计,35条黑臭河涌共涉及149个村,其中59个为城中村,90个为农村(行政村)。59个城中村涉及居住人口共246.7万人,分布在荔湾区(9个)、海珠区(2个)、天河区(15个)、黄埔区(9个)、白云区(21个)、花都区(3个)等六个行政区。59个城中村中,13个村已实施截污,29个村有部分截污,17个村未截污。
调查发现,我市城中村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城中村数量多,分布广,遍布建成区的每一个区;二是人口构成复杂,整体人口素质偏低,生活卫生陋习较多,有大量外来流动人口,例如黑臭河涌流经的59个城中村共有居住人口246.7万人,其中租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一般为本地人口的5-10倍;三是建筑密度高,建筑密度普遍在60%以上,容积率高达2.5以上,同时建筑形态混乱,私搭乱建普遍,“握手楼”、“一线天”、“贴面楼”众多;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网布局混乱,排水排污不畅,受涝严重,垃圾成灾;五是土地管理混乱,非法出租、转让、倒卖现象普遍,存在大量无照营业的小工厂、小作坊等;六是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用地开发建设,没有系统的专项规划为排水系统建设提供依据,管网系统与城市用地衔接性差,网络结构不合理。
(二)存在问题
城中村内已建设的现状排水管网系统多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实施雨污分流。城中村的排水体制基本都是雨污合流制,污水收集管道不全面,排水管道过流能力不足,现状排水管道多处于满负荷状态,且无初雨收集存储能力,导致降雨时大量管道沉积物随着雨水进入河涌造成。二是普遍存在私接偷排直排问题。管道错接漏接、雨污混流等现象严重,导致排水管道堵塞、排水不畅,甚至排水功能丧失。三是管理不完善,技术手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排水设施专业管理人员,排水管网资料缺失,维护资金也落实不到位,维管人员只能依靠日常经验进行管理维护,没有有效的依据,致使管理水平低下,排水管道存在的倒坡、破损、堵塞、塌陷、废弃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城中村污水治理情况
目前,广州市“水更清”已安排了86项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查漏补缺项目计划新增47项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计划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同时以查处违法排污为突破口,狠抓城中村污染源治理。今年以来,市治水办累计发出交(督)办通知1189份,问题涉及工业废水排放、养殖污染、排水设施、违法建设、建筑废弃物、工程维护、生活垃圾等。现已完成整改537宗,整改完成率45.2%。市环保部门正逐步清理整顿2373家“小散乱”工业企业;花都区已强行拆除东安河沿岸5000多平方米的违建;荔湾区已累计封堵非法排污口73个;海珠区清理了大塘村沿涌违章搭建124处、共2375平方米,拆除康乐村沿涌1336平方米;天河区清拆车陂涌、深涌流域猪棚84户,清理生猪9115头。目前,各区河涌污染源查控工作已全面铺开,城中村污水综合治理局面初步形成。
三、城中村污水治理存在困难和不足
根据国家和省规定的污水治理时限,我市面临治理任务和困难十分艰巨。主要有:
(一)“小散乱”企业非法排污屡禁不止。“小散乱”工业企业排污问题隐蔽性强,特别是散落在城中村中的大量小作坊小工厂,违法排污问题十分猖獗,现有的清理整顿成效不明显。如白云区大源村,既是沙坑涌的主要污染源,也是流溪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水质监测结果,进村前沙坑涌水质为Ⅳ类,出村后水质为劣V类,有的排污口COD达到600 mg/L,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20倍。
(二)违法建设清拆任务艰巨。我市黑臭河涌流经的59个城中村,都存在涉嫌违法建设侵占河涌两岸蓝线管理范围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侵占河涌水域、骑压河面。这些违法建筑霸占了工程建设的路由通道,导致污水管网无法下地铺设,垃圾、污水直排入涌。要清拆这么大数量的违法建设,涉及范围广、牵涉人员多,难度非常大。
(三)排污口整治迫在眉睫。大部分区域仍存在污染底数不清、数据缺失等问题,河涌排水口标志设置和整治工作进展缓慢,还有的非法排污就发生在河长公示牌下面。据统计,35条黑臭河涌共有2033个排污口存在晴天溢流污水,亟需整治。例如沙坑涌大源村段,沿岸约1.9 km长度范围内有排水口59个,平均每32米就有一处排水口,排水口直径基本在1米以下。这59个排水口中有22个在晴天排放污水,约占全部排水口的40%。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城中村生活污水和各类废水是河涌污染的重要源头,必须组织镇(街)、村民,下大力气开展城中村治污攻坚。下阶段工作将根据天河区车陂涌、白云区大源村等城中村治污试点经验,指导各区政府,推广城中村治污经验。结合村内安全隐患整治、给水改造、水浸街治理等工作,以楼为单位,村为整体,全面开展黑臭河涌流经的59个城中村治污工作。
(一)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把城中村污水治理与城市的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优化、社会治理等有机衔接起来,依据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科学制定“三旧”改造规划,并强化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城中村“进村入户”污水收集改造工作,全面解决城中村存在的排水设施、内涝水浸、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二)压实压细河长责任。我市定量分析了35条黑臭河涌污染物来源,量化了属地政府和村镇对水体污染排放情况。下一步将按照中央关于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工作部署,加强水质监测,实施污染物量化考核,对城中村所在各镇(街)的污染物排放进行量化排名,倒逼河长治污,切实推动各级河长成为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三)全面查控各类水污染源。对所摸查的水污染源,分门别类、建档造册,并大力整治。重点取缔城中村内污染严重的漂洗、印染、废品加工、化工等小作坊、小工业、非法养殖场,整治涌边大排档,拆除侵占、污染河涌的违法建(构)筑物,整治河涌排污口。
(四)开展非法排污口整治工作。部署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加快摸查河涌排污口,标图建库,实行排污口销号管理,坚决清理、封堵河涌沿岸晴天排放污水的排水管。采取“以排定供”等措施,倒逼城中村管理部门主动治污,有条件的要优先截污纳管,将村内生活污水接入周边的市政污水管网内;短期无建设条件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处理设施,必须确保晴天无污水溢流,杜绝污水直排河道。
(五)建立城中村河道、排水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中村排水设施管理水平,探索建立“条块结合、重心下移、各有侧重”的管理模式。完善机制,落实养护单位、人员和经费,结合城中村环境整治,着力清除垃圾黑点,改善环境,对河涌维修养护、水面保洁、排水设施管养、巡查和执法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市污水治理事业提出的宝贵意见。
广州市水务局
2017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