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2275号建议答复的函
C类
穗水排水函〔2021〕16号
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
第20212275号建议答复的函
郑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建议》(第20212275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水务局牵头,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2021年4月1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水务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防涝安全事前管理,做好规划层面约束
(一)全面开展“算水账”工作。我局按照您提出的“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活用珠三角水道网络,优化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的工作思路,组织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四家科研设计单位,系统分析我市积水分布状况,通过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水账计算、洪涝风险分析计算、图件绘制,形成了《广州市算水帐静态洪水风险图编制总报告》等成果,概述了排涝片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水系概况、防洪排涝能力、历史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危险区、水账计算成果、洪涝风险图等内容,细化各个内涝风险点的排水去向,为各区、市(区)排水公司等单位防洪排涝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增城区水务局完成城市(区级)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增江(广州)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以及4座中型水库防洪抢险预案的报批稿编制工作,并及时开展演练。
(二)诊断内涝积水,建立新型城市雨洪模型,分析城市积水分布状况。增城区已委托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正在着手构建基于新型模型软件技术的新型城市雨洪模型(温涌流域试点),并结合排洪防涝试点研究分析,积累经验。
(三)加强防涝应急布防抢险工作。市河长办已于近期印发《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防暴雨内涝应急布防抢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政府、各城市专属道路管理单位、市(区)排水公司等各级责任单位,针对全市474个内涝风险点,根据内涝点周边排水设施及河流水系分布,制定“一点一预案”,明确防涝布防三级责任人,落实防涝队伍、物资、设备等,例如增城区荔新大道片区,增城区排水公司已制定专项预案,组建防涝布防队伍,人员配备为5人,配备一台龙吸水以及一台液压动力站;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增城区排水公司可以调动其他片区人员设备进行协助。
(四)积极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加强规划编制、规划审批等方面管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发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控规编制及审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工作模板的通知》,明确新编、修编、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需落实海绵城市有关要求。同时,核发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条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将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要求予以载明,且建设单位必须出具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建设的书面承诺。
(五)对于卫星城市的新区规划建设,应提高排水系统的验收标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编制《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广州城市水浸点、涵洞、隧道内涝风险区域划定和治理工作方案》,一是在规划层面,提高城市防洪能力要求,中心城区防洪达到200年一遇标准、外围城区及重要堤围达到50-100年一遇标准、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堤防工程达到20-50年一遇标准;二是强调管理措施及工程措施相结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内涝风险预警和防涝布防能力,确保有效应对特大暴雨;三是提高雨水管渠设计标准,要求中心城区设计重现期一般不小于5年(重要区域不小于10年、地下空间不小于50年),非中心城区设计重现期一般不小于3年。
二、逐步推进防涝工程建设,抓紧补齐排水设施短板
(一)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以碧道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我市防洪排涝基础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工作部署,以碧道建设为引领,加强防洪排涝基础能力建设,统筹城市生态安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好做足排洪防涝“水安全”要素的超强布局,我局组织编制《广州市防洪排涝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全市9大流域为体系,105个排涝片区为单元,贯彻海绵理念、系统治理、蓄排结合、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的防涝思路,分步改造城市排水系统,通过构建泄水阀、储水池等形式加强城市排水、储水能力,推进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以增城区荔新大道片区为例,增城区水务局已在该片区已建设2个排涝泵站工程,分别是增城区新塘镇广本东排涝泵站、增城区广本厂前排渠西出口排涝泵闸工程,同时成立专项队伍,定期开展清疏维护,确保汛期排水通畅。力争到2025年,城市排水防涝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二)严格区分生活污水处理和雨水储蓄功能、因地制宜打造高效排水系统。我局牵头正在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各项源头雨污分流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和雨水循环的管理。
(三)全面巡查河道,排查整治隐患问题。增城区水务局通过巡查河道,排查可能影响排水防涝问题,启动应急处置工程,主要包括局部清淤、开卡、补齐堤岸缺口,清理垃圾及过江悬挂电线,低洼段堤防进行加高加实加固等。
(四)启动“智慧水务”内涝监测点位建设,根据《“智慧水务”之大感知专项规划》工作部署,逐步铺开内涝风险点、雨水管井、河道、闸站的在线监测点位建设。同时,建立内涝水位数据监控平台,强化预报预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科学布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后续计划配合市政数局,将内涝预警功能板块加入我市“穗智管”平台。
以上措施实施后,全市排水防涝整体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感谢您对我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广州市水务局
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