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030号提案答复的函
A类
穗水河湖函〔2021〕14号
董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夯实水环境治理的提案》(第3030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水务局牵头,积极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在5月31日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水环境治理进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2020年,全市147条纳入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全市13条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连续第3年省河长制考核被评为优秀,白云区入选2019年全国10个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县;天河区民间河长苏志均当选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南沙区被评为全国2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区);从化区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区);“智慧排水”项目列入住建部“新城建”专项试点;猎德污水系统“挤外水”等三个案例入选住建部评选的提质增效范例;广州治水经验被住建部专刊报中办、国办,被水利部简报刊发,纳入生态环境部《三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纪录片》,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广州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低碳生态治水之路》被中国环境报刊载;建成碧道530公里,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阅江路碧道建设成效被编入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三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纪录片》;入选海绵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城市。全市水环境质量出现了持续好转的喜人局面,全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多处治理后的河湖重现晴日白鹭成群、夜晚流萤飞舞的美丽水岸景象。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广州市排水管理条例》立法。《广州市排水管理条例》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计划项目。我局高度重视相关制定立法工作,在开展立法评估、赴省内外城市充分调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于2020年6月拟制形成了《广州市排水管理条例(草案)》;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具体推进《广州市排水管理条例(草案)》一审相关工作,在完成征求意见、条文修改完善、立法专题调研、立法调研座谈会等准备后,现已提交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九次会议审议(一审)。
(二)强力清理整治各类涉水污染源。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市工信、生态、水务、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各区政府形成合力,推进实施《广州市2021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强力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农业面源污染、涉水违建等污染源,累计排查整治工业企业近2万家、“散乱污”场所约5.9万个,建成微信小程序和大数据监控系统对“散乱污”实施智慧监管,推动超15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核查125家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推动79家高耗水工业企业建设节水型企业;累计拆除河涌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约1300多万平方米,办结590宗河湖违法陈年积案,排查整治规模以上599宗河湖“四乱”问题,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20.4万亩连片50亩以上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任务,开展连片50亩以下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出台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和绿色防控产品补助政策,探索布设农田排水缓冲带、生态拦截沟渠等方式进行末端治理;2020年洗河1882条(次)、小微水体2359个,清理杂物垃圾约2.83万吨。2021年组织开展全市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清捞垃圾9740吨,珠江主河道、各区河涌水域水面漂浮物日趋减少;积极协调周边城市开展上下游、左右岸同步治理,强化跨界水污染问题联防联治工作。
(三)开展消除劣V类一级支流攻坚工作。为推动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我市强力推进劣Ⅴ类一级支流治理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156条重点一级支流中,劣Ⅴ类一级支流已由2018年的45条锐减到14条,消减率达69%;14条河涌水质平均值虽未消除劣V类,但水质亦有不同程度提升。为进一步强化提升治理效果,4月7日,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令联合签发市总河长令第10号,开展涉及国家和省地表水水质断面、水功能区考核的75条劣Ⅴ类一级支流消劣攻坚工作。
(四)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建成污水管网19883公里(为“十二五”的14.4倍)、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9.95万吨/日,全市共已投入运行62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合计772.83万吨/日;对141个城中村实施了“进村入户”式截污纳管改造,基本消除建成区污水设施空白区。2020年,市、区排水公司累计巡查排水设施约38.4万公里,清疏养护约16242公里,完成“洗管”约5619公里、“洗井”约25万个;2021年1-4月,累计巡查管网约10.87万公里,清疏养护管网约8834公里;全市累计完成“洗管”2181公里,“洗井”77058个。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总量21.09亿吨,同比增长6.77%;全市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削减量分别为37.75万吨和3.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2%和9.71%。2020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5.36%。
(五)科学规划建设广州千里碧道。201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万里碧道的工作要求,我市先后印发实施碧道总规、中短期实施方案、建设工作指引、评估办法等文件,并结合广州特色,深化细化省万里碧道“三道一带”空间要求,创新性地提出“八道三带、综合治理”(“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碧道内涵,在以往水资源配置、水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治水治岸治城,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形成广东碧道建设的“广州方案”。全市累计建成碧道共530公里,开展生态岸线改造约152公里,保育江心鸟岛约200亩,串联各类资源节点约417处,初步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景象。
(六)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宣传。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借助媒体及群众力量助力水环境治理。围绕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核心工作,以发布新闻通稿、举办新闻发布会和媒体记者通气会的形式向媒体通报情况。2020年以来,先后开展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专题宣传,在中央、省市各大媒体发布新闻稿件2400余篇,组织媒体采访130多次,发现、曝光、处理涉水问题180多项,在“两微一端”发布工作动态2532条,获“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新闻近100条;通过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开展河长制湖长制宣传活动约4000场次,发放、张贴倡议书、宣传海报约107万份,编发区级河长制专刊553份、镇街级简报约2.8万份,投放公益宣传广告约1.1万次,河长制工作被各级媒体宣传报道4000多次;广泛发动青少年志愿者开展公益巡河201场次,参与人数6315人次,进一步引导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水陆共治”的广州治水新格局。2020年受邀到北京、内蒙古鄂尔多斯、贵州毕节及黔南、海南琼中、深圳、佛山等地讲授治水心得,培训各级河长。出席水利部河湖管理、住建部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培训班并作经验授课,讲好广州治水故事,逐步呈现广州治水“走出去”态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目前,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距离国家新时期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距离。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州时关于“抓河涌水治理要见实效,治理后要能下去游泳”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散乱污”场所、涉水违建、农业面源污染等清理整治,加强河涌巡查保洁和友邻地市联防联治工作,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巩固断面全面达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高质量建设广州碧道,全面推动我市水环境提档升级,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广州,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感谢您对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水务局
202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