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破难点 除盲点 通堵点 出亮点——广州市主动出击集中整治跨界河涌顽瘴痼疾


文章发布日期: 2022-05-06    来源:广州市河长办

  近年来,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然而,跨界河涌治理依然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大盲点、难点、堵点。由于存在责任区分难、标准不一致、治理不同步等问题,水质波动风险仍然较大。

  为持续维护、巩固、提升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推动工作由单一、片面向联合、协同发展,广州市河长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主动出击力啃“硬骨头”,集中整治跨界河涌顽瘴痼疾,深入抓好跨界河涌整治工作。

图片 20.png

位于广佛交界的荔湾区五眼桥涌

  发挥“牵总”作用 推动问题解决

  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在全市污染防控工作会议上,全面收集汇总各区跨界河涌数量、问题,建立好台账,实行挂账销号管理。

  对市属跨界河涌整治上注重发挥好“牵总”作用,统筹各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晰各自职责、压实责任、定实措施。先后会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和广州市白云、越秀、天河区召开跨界河涌现场会,搞好示范引路,要求各区互相主动对接,定期会晤,建立好工作机制,推动问题解决。

  在跨市河涌整治上注重“联动”,实现联检、联查、联防、联治,求同存异,同向发力。先后在花都区、荔湾区召开广佛联防联控联治协调会,达成联治共识,定下花都、南海、三水区和荔湾、南海区联合治理、联合检查行动方案、问题清单,共同推动跨界河涌治理工作。

  目前,全市跨界河涌共有86条。其中,广佛、广清、广惠、广莞、广中、广韶跨市河涌共占35条,市内跨区河涌占51条。

  跨区河涌中,越秀区4条;海珠区0条;天河区6条;白云区10条;黄埔区9条;花都区2条;番禺区7条;南沙区2条;从化区2条;增城区5条,全市跨区河涌共有51条。

  跨市河涌中,广佛跨界河涌20条;广清跨界河涌3条;广惠跨界河涌5条;广莞跨界河涌2条;广中跨界河涌2条;广韶跨界河涌3条,全市跨市河涌共有35条。

图片 19.png

图片 18.png

位于广佛交界的荔湾区花地河

  开展跨市联防共治 交叉执法治污

  广州市积极回应中央环保督察下达的指令,针对广州、中山两市河道交界区域水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两市交界区域内非法洗泥、洗砂行为,今年4月,广州市水务局与中山市水务局签订联合执法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在两市交界区域内,双方水政监察部门任何一方均可对相关水事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在两市交界区域内,甲乙双方任何一方都须对水事违法行为进行调查,若违法地点不属于本市管辖范围内的,则按属地管辖原则移交另一方依法查处,或者提请省水利厅或省西江流域管理局依法查处。一方在两市交界区域查处水事违法行为时,可请求另一方派员协助,一方接到求助后,应当按照就近原则指派2名以上执法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协助处理,并尽可能提供执法装备予以协助。另约定每半年相互通报1次交界区域水政执法情况,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在交界区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两地形成合力,协同打击交界水域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好河道水事秩序。

  此外,广州市先后在花都区、荔湾区召开广佛联防联控联治协调会,达成联治共识,定下花都、南海、三水区和荔湾、南海区联合治理、联合检查行动方案、问题清单,共同推动跨界河涌治理工作。

图片 17.png

位于广佛、广清交界的花都区白坭河

  其中,花都区覆盖广佛跨界的重点区域包括炭步镇、鲤鱼涌、南海区里水镇象安公涌周边污染源,花都区赤堤镇、三水区涉九曲河和下巴排洪河周边污染源。同时,花都区白坭河流域共有跨界河涌4条,其中与佛山市三水区跨界河涌2条(九曲河、下巴排洪河),与佛山市南海区跨界河涌1条(象安公涌),与清远市清城区跨界河流1条(国泰水)。跨界河涌治理不同步一直是制约花都区水环境治理的难点问题。

  早前,花都区时任区领导带队分别前往三水区、清城区、南海区开展跨界河涌共治交流。通过现场调研和会议座谈,协调解决了一系列跨界河涌治理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跨界河流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统一了改善流域水环境的共同目标,坚定了跨界水环境质量达标的信心。

  今年1月20日,广州市河长办会同佛山市河长办在花都区炭步镇召开广佛跨界河涌水污染联防共治协调会。会议就联防联控联治达成共识,制定跨界河涌联合查控和治理工作方案。并议定于第二季度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治水氛围。

图片 2.png

1月20日花都区炭步镇广佛跨界现场会议

  同时,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其中南部靠近珠江佛山水道,与番禺区大石镇、南海区平洲镇相邻;西部与南海区盐步镇、黄岐镇接壤)。目前荔湾区共有规划河涌103条,其中荔湾区涉及广佛交界河涌影响有平洲水道、花地河、牛肚湾涌、铁路边涌、五眼桥涌、秀水涌、郭村涌、滘口涌、塞坝涌等约9条河涌。

  根据监测数据,近年荔湾区与南海区接壤的牛肚湾涌、铁路边涌、五眼桥涌、秀水涌问题较多,均属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广州市河涌段的下游,同时也是广州市河涌预警范围。其中,铁路边涌、五眼桥涌、秀水涌与南海区水域直接联通,河涌水闸均在南海区;排水量最大的是漖表水闸,直排秀水涌,并经塞坝涌、五眼桥涌、花地河,间接影响珠江航道东朗断面水质。

  2月25日,广州市河长办会同佛山市河长办在荔湾区水务局联合召开第二次广佛跨界河涌水污染联防协调会。对第一次联防共治会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要求进一步定实联合治理和联合检查方案,确保“目标、问题、任务、进度、责任五清楚”管理要求;市级层面原则上每季召开联防共治协调会,区级层面原则上每月建立会商机制,各相关镇街加强并保持常态性的联合互动;每月10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报本市河长办备案。

图片 3.png

2月25日召开第二次广佛跨界河涌联防协调会

  各区互相主动对接 落实问题解决

  广州市河长办坚持对市属跨界河涌整治上注重发挥好“牵总”作用,统筹各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晰各自职责、压实责任、定实措施。近期,广州市河长办先后会同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和广州市白云、越秀、天河区召开跨界河涌现场会,搞好示范引路,要求各区互相主动对接,定期会晤,建立好工作机制,推动问题解决。

  3月1日下午,广州市河长办在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召开跨区河涌污染共治交流会,会议听取了景泰涌、沙河涌的跨区污染问题,并探讨商定跨区河涌治理工作;要求各相关区建好问题台账,相互监督,定期会晤,解决问题。

图片 9.png

3月1日下午召开跨区河涌污染共治交流会

  为强力推进广佛跨界河涌环境污染整治,有效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广州市花都区执法人员与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执法人员混合编队组成联合执法行动队,现场采取交叉分组的方式分别对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和广州市花都区内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做到高度重视,确保实效。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整治属于市挂牌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 ,执法队各成员部门严格按照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分工要求,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加强对广佛跨界区域河涌流域范围内污染源监管和整治,认真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及污染隐患,确保整治效果。部门联动,强化协调。广佛跨界区域河涌流域范围广、跨度大,其污染整治涉及多个区域和部门,执法过程各镇街、部门之间加强协调联动,协同发挥执法最大效应,不留盲区、盲点,保障广佛跨界区域河河涌水质安全。铁腕执法,分类整治。对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企业和违法排污问题,各成员部门依职权进行立案查处,从快从严,结合实际情况依法依规采取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属地政府实施整治等措施。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广佛两地跨界水污染防控工作,按照“污染在河涌,问题在岸上”的工作思路,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按时达标,结合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两地跨界河涌流域实际状况,以荔湾区、南海区河长办污控组为主导,进一步健全水污染防控机制,定期组织各区相关职能部门、镇(街)河长办,开展跨界流域涉水污染源排查,重点检查污水直排河涌的“散乱污”场所,有效推动跨界河湖流域整治达标。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对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跨界9条河涌周边(包括珠江断面、河涌、小微水体等)沿岸30米范围的涉水污染源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排水行为,消除污染隐患。

  回头看典型 把好问题脉

  秀水涌(南海-荔湾交界)典型案例

  秀水涌属于广佛跨界河涌,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漖表与五眼桥涌之间,以漖表水闸为界,荔湾段在漖表水闸前,长度为660米,处于下游;佛山段在漖表水闸后,长度为1850米,处于上游。

  3月31日,荔湾区河长办巡河发现秀水涌水位低,存在水体颜色变黑、味臭的问题。经倒查追溯,初步分析水质黑臭的成因是:秀水涌漖表水闸以南属南海区,经常直排大量黑臭污水到秀水涌,根据调取该点监控录像资料显示,3月30日晚上20点,漖表水闸开始排放黑臭污水。由于秀水涌当天没有补水,造成水位低,南海排放的污水留置在秀水涌,导致秀水涌水质黑臭。经现场到南海段检测氨氮含量20mg/L,与秀水涌水体颜色、水质氨氮检测值一致。

图片 14.png

漖表水闸污水直排现场

图片 1.png

漖表水闸污水直排后河涌出现大量死鱼

  牛肚湾涌(南海-荔湾交界)典型案例

  牛肚湾涌属于广佛跨界河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交界处,堤岸左岸为荔湾区范围,右岸为南海区范围,处于葵蓬涌与广佛河之间,河涌长度为1160米,平均宽度25米。

  2021年10月19日下午,在对牛肚湾涌巡查过程中,发现艇仔鸡农庄段对出南海区河涌岸边水面以下有疑似污水排口。经溯源核实,该排水口为佛山市南海区范围。荔湾区发现该排口排放污水后,组织联合巡河,协调南海区、大沥镇要求整改,并于12月22日正式发函至南海区河长办。经现场核实,此处为东秀茶博城片区合流口,该地块为广佛历史“飞地”,该片区已开展南海区北村水系流域治理,新建污水管网,收集片区污水”,经向南海核实,该工程目前仍在实施过程中,施工过程中,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截断污水。

图片 32.png

牛肚湾涌现场图片(南海段)

  下巴排洪河(三水-花都交界)典型案例

  下巴排洪河是珠江流域白坭河一级支流,西至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芦苞涌,东至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白坭河,主干流起源于芦苞涌,流经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汇入白坭河,全长约7.98公里,花都区境内约占1.1公里,平均宽度约8米,平均深度约0.8米,河道面积约63840平方米。

  3月21日,花都区河长办对广佛跨界河流下巴排洪河(白岭支涌)的污染源进行摸查,发现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白岭村白岭支涌大塘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水质偏黄,带有泡沫和刺激性气味,直排白岭支涌,经检测氨氮值为4.711mg/L,总磷值为0.748mg/L,为劣V类水质。该区河长办人员立即将存在问题反馈至三水区大塘镇进行核查并落实整改。

图片 16.png

水质检测图

  压实责任 摸清底数 同向发力

  为持续维护、巩固、提升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推动工作由单一、片面向联合、协同发展,广州市对各区、各相关部门提出如下要求:

  建立健全区域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

  优化健全河长管理体系。建立“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街(镇)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的多级河长体系。按照“小切口,大治理”原则,建立以网格为单元的治水体系,把散乱污治理、违建拆除、管网建设、巡查管理等“控源、截污、管理”的治水工作落实到每个网格单元。

  压实各级河长责任。结合全市“四标四识”划分的网格成果,实现河长巡查工作由“水”向“岸”深化、控源重点由“排口”到“源头”转换。将网格长接入“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立问题发现、分类、处理、销号等处理处置机制,建立“网格长、村居级河长巡查发现问题,镇街级河长处理处置问题,区级以上河长统筹协调问题”机制,相关工作纳入河长制工作考核。

  建立网格长履职评估机制。网格长主要行使“发现问题”的职责,包括且不限于:履行“一日一巡”,每日对网格范围全面巡查,主要对“民宅办厂”、农业违法养殖、违法建设、两岸未贯通、河面河岸垃圾、水质黑臭、入河排污口、农污设施未运行、水务设施损坏等问题进行排查,并将发现的问题通过河长App及时上报。同时,将网格长履职评估纳入河长制考核工作内容,市河长办对网格员履职情况开展明察暗访抽查,及时督促其落实工作,并将抽查结果进行公开。对不履职、不尽职的,进行通报批评;对于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全面推进源头污染治理工作。

  深入推进“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分类处置“散乱污”场所。

  全面拆除沿河违法建筑。以河涌蓝线范围为界限,全面拆除属地范围内河涌两岸违法建(构)筑物,恢复河涌两岸原状。

  深入实施入河问题排水口整治。由各区政府负责,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则,对每个入河问题排水口逐一溯源确定溢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其中:对于涉及管网错混接、结构性和功能性隐患的,由各区政府督促权属单位通过应急抢险措施实施整改;对于属于工业企业非法排放的入河排污口,由各区政府进行关停、整改等执法;对于周边区域管网缺失的,纳入各区支管完善工程,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

  持续开展河涌及两岸保洁工作。将广佛跨界区域河涌纳入全市重点水域保洁流域,提高保洁作业质量标准,加大保洁力度和频次,确保河涌水面无成片垃圾漂浮物,河涌两岸无大面积垃圾堆放。

  开展区域河涌沿岸生活垃圾压缩站整治工作。完善压缩站雨污分流设施和功能,确保压缩站汇水面积内的雨水与压缩站车间垃圾污水和冲洗水分流。对于有条件设置污水池的,清理疏通排污管,接驳市政污水管网,站内污水经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没有条件设置污水池的,配备污水运输车,及时清运污水至市政污水管网或是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环卫车辆作业人员教育管理,禁止在河涌两岸无污水排放设施的场所清洗作业车辆,坚决杜绝清洗车辆废水直排入河的行为。

  全面整治农业农村污染。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规范化管理,深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鼓励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和类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

  全力推进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完善。

  着力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区域内多座污水厂的新扩建工作。

  大力推进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内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加快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加强验收管理,确保污水全收集、全转输、全处理。

  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

  深入推进污水管网缺陷修复。系统推进污水管网缺陷修复,恢复现有存量管网的污水收集转输能力。

  系统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

  推进合流渠箱改造。按照“摸查一批、方案完善一批、审批一批、招标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结合问题排水口整改,分批推进区域合流渠箱改造工作,同步推进相关区域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