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今迈步从头越丨2023年天河区水务工作亮点
2023年,天河区水务局在河湖保护、水环境质量、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节约利用等工作上,有力有序稳步落实各项水务工作,成效显著。
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活动现场
强化河湖保护力度 着力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2023年天河区强化河湖长制工作引领,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2.13万余次,推动解决问题1200余宗,全面推动河湖保护治理工作。同时,常态化抓好污染源防控,整治新增“散乱污”场所100多家、巩固深化涉水违建整治30多宗、1.1万多平方米,整改检查污染源问题400多个,有力促进控源减污。
此外,该区建立区级明察暗访工作机制,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督导、整改问题500多宗。并持续攻坚完善公共管网基础建设,市总河长令第4号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已达标2786个、65.95平方公里,面积达标率98.80%,坚持攻坚合流渠箱清污分流,“一闸一方案”全力推动车陂路东渠箱等9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作,推动73条合流渠箱取得“开闸”实效。天河区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30条黑臭河涌持续实现不黑不臭,水质指数提升幅度排名全市第一,13条一级支流全面达到年度水质目标,其中5条河涌水质优于市下达的年度水质目标,珠江猎德断面水质稳定保持IV类水质。
猎德涌
多元化建设海绵城市 造就人水和谐幸福美丽河湖
近年来,天河区统筹规划水资源、充分运用水空间,通过系统治理水环境,以流域为体系,因地制宜,逐步打造河涌源头减排、源头湿地、源头海绵的立体式水系统。2023年在猎德北片区发生中小雨情况下,已实现华南理工大学西湖水闸“不开闸”(即无雨水外排),形成以华南理工、华南农业大学“七湖”为核心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为一体的湿地系统自然净化体系。
华南农业大学的综合体育馆和茶山小区19栋等区域已建成猎德涌北片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可调蓄雨水超7万吨。建设中它们采用了透水铺装、生态树池、下凹式绿地,绿地边缘路沿石开口等海绵措施,增强绿地对雨水的渗透、净化和滞留能力,提高雨水利用率。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天河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达60.4平方公里,达到建成区面积59.6%,并同步提升河涌两岸绿色廊道品质,累计建成碧道58公里。
持续水资源节约管理 着力办好民生惠民实事
2023年,天河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谋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示范,年度取水总量低于4万吨,实现用水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天河区水务局持续实施老旧用户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已累计完成5800多户老旧用户供水改造,并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目前已完成花生寮片区城中村老旧风险供水管网改造,接下来将加快完成棠下村老旧风险供水管网改造。
现场照片
2024年,天河区水务工作要更上一层楼,聚力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河湖长领治作用,加快实施建设“供水保障网、洪涝安全网、污水治理网、生态碧道网、文化交织网和智慧水务网”6张骨干网,提升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承载2项能力,努力建成水务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完善源头雨污分流工作。持续攻坚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力争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建设任务;同时做好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查缺补漏,并实施6个配套公共管网建设,持续完善雨水污水公共管网系统,巩固“开闸”成效,提高防洪排涝空间。
全面推动水生态环境修复。2024年计划建设碧道7.3公里,加快推进植物园涌、车陂涌(植物园段)碧道建设,构建全流域再生利用系统;并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4年新增3.1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完善流域—片区—建设项目的多层级管控体系,建设天河特色海绵城市示范片区。
全力保障城区供排水安全。近远结合,有序推进防洪排涝建设和内涝治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剩余在册水浸风险点治理,加快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系统解决供排水问题。
继续增强全民爱护水、珍惜水的生态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