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热点新闻

海珠区红棉老兵河长化身“河湖卫士”护碧水

文章发布日期: 2024-08-22 来源:海珠区水务局

  炎炎烈日之下,有一群身着绿色迷彩服和“红棉老兵”志愿服的身影在河涌边来回巡查,他们用脚步丈量河涌,用身体力行带动社会共治,全力守护美丽水环境。这是海珠区的红棉老兵河长服务队。海珠区委常委、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涂勇便是这人群中的一员。

图片

区级河长涂勇同志开展巡河督导

  化身“河湖卫士”护碧水

  担任黄冲涌、新开河的区级河长以来,涂勇同志以身作则每月定期开展巡河督导,对在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在现场进行交办并在下一次巡河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彻底。在区级河长的统筹协调下,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形成了治理合力,河涌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7月黄冲涌、新开河水质分别达到了II类和III类,同比提升了两个类别和一个类别。

  红棉老兵河长巡河护河也是海珠区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区河长办的协助下,红棉老兵河长不定期组织开展志愿巡河服务行动,加强对水体颜色和透明度、水务设施安全、排污口、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巡查,发现相关问题后第一时间通过“共筑清水梦”公众号、“广州河长”APP等水环境治理服务平台记录上报,再由区河长办及时分办解决。

图片

红棉老兵河长在海珠涌开展志愿巡河

  对于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比如岸边的生活垃圾与杂物,红棉老兵河长用随身携带的简易工具进行收集清理,进一步保障了一河两岸整洁美观的面貌。这一幕幕场景,激励着周边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河湖保护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碧水清流。经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海珠区74条河涌2023年平均IV类以上水质占比达到96%,2024年1-7月占比达到97.3%,海珠的河湖水环境实现了由“脏”到“净”,并逐步由“清”向“美”转变,今年成功创建了全市第一批美丽河湖石榴岗河和海珠湖。

  化身“治水先锋”挤污水

  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是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海珠区快马加鞭、稳步扎实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工作,力争创建一个、见效一个,坚决完成广州市总河长令第4号目标任务。针对部队类排水单元的特殊性以及数量多、进展滞后、沟通协调难的问题,海珠区委常委、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涂勇加强协调,多次到排水单元现场开展调研督导,并召开工作协调会,部署推动部队类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

图片

涂勇同志部署推动部队类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

  近日,涂勇同志在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召开工作协调会,再次研究推动该部队单位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强调要着眼大局、服务民生,军地同心、对标对表推进创建工作,合力做好前期勘察、资金落实、方案优化、施工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区排水单元达标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绿美海珠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在市、区级河长的协调推动下,部队类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的难点、堵点有力化解,海珠区27个部队类排水单元目前已完成改造19个,其余8个正按时序稳步推进中,全区排水单元达标率达到89.30%,大幅提升了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改善了部队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环境。

  化身“钢铁长城”防洪水

  今年4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省多地发生洪涝灾害。汛情就是命令,海珠区人民武装部迅速集结一支由3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民兵抢险梯队,赶赴北江大堤做好海珠区责任段巡堤查险工作。他们拿着照明灯,手持木棍间隔排开,对北江大堤责任河堤段开展拉网式巡堤查验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处置,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图片

海珠区退役军人在北江大堤开展巡堤查险工作

  汛期期间,海珠区红棉老兵河长结合巡河工作,到河涌一线开展“老兵齐护绿水情”暨“防台风、除隐患”巡河护河行动。巡河过程中,重点检查了河涌水位是否偏高、排水口是否堵塞、堤防设施是否缺损等情况,发现隐患问题第一时间上报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全力保障水安全。

图片

红棉老兵河长在巡河过程中检查堤岸安全设施情况

  正是海珠区水务部门、应急抢险部门、各街道等单位,以及退役军人和红棉老兵河长的一线坚守,打好打赢了一场场强降雨、台风防御硬仗,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弘扬了军民一心、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

  下一步,海珠区将持续拓宽社会共治共享渠道,凝聚“河小青”、企业河长、红棉老兵河长、巾帼河长、民间河长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矩阵、多形式的宣传联动,全力构建海珠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相关稿件: